昨发涟水阳,今息朐山阴。
低佪访石室,上有桃树林。
芳华丽海日,惠风拂尘襟。
想见芙蓉主,琅然方啸吟。
畅饮挥玉斝,哀弹进胡琴。
自适天下乐,谁知匪荒淫。
安期蕴长策,中散识雅音。
举世既莫喻,乃果仙游心。
芙蓉亦犹尔,灵迹留至今。
恨不驾白凤,逍遥以追寻。
【注释】
涟水阳:指涟水郡。
朐山阴:指朐山县。
佪(qiāng):通“墙”。
桃树林:桃花林。
芳华丽海日:美丽的春光照耀着大海。
惠风拂尘襟:春风和煦,轻轻吹拂衣襟。
芙蓉主:以荷花为花主。
琅然:形容声音清亮、美妙。
玉斝(jiǎ):美玉做的酒杯。
哀弹:悲伤地弹奏。
中散:指东汉末年文学家祢衡。他才华出众,却因得罪曹操而被处死。
安期:传说中的仙人名。
蕴长策:藏有远大谋略。
中散识雅音:指懂得音乐的人。
匪:不是。
仙游心:指神仙般的逍遥自在之心。
白凤:神话中的神鸟,传说能飞翔到天上。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昨发涟水阳,今息朐山阴。”是说诗人昨天离开涟水,今天又来到了朐山。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人行程的起止点,也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
三、四句:“低佪访石室,上有桃树林。”是说诗人来到石室之前,先来到一座石头建筑前,上面还有一片桃树林。这里既写景,又点出访石室之事。
五、六句:“芳华丽海日,惠风拂尘襟。”是说美丽的春光照耀着大海,春风和煦地吹拂着衣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访石室时的美景。
七至九句:“想见芙蓉主,琅然方啸吟。”“琅然”二字,既形容声音清晰悦耳,又暗示石室主人的身份地位。这句是说石室主人就像芙蓉一样美丽,正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
十至十二句:“畅饮挥玉斝,哀弹进胡琴。”“畅饮挥玉斝”是说自己尽情地喝酒,“哀弹进胡琴”是说有人悲伤地弹奏起胡琴。这句是说石室主人宴请宾客时的情景。
十四至十六句:“自适天下乐,谁知匪荒淫。”“自适”是说自我娱乐,“匪”是副词,表示否定,意思是“不是”,即“不”。这里是反问的语气,意思是石室主人并不是荒淫无度的人。这句是说石室主人并不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而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十七至十九句:“安期蕴长策,中散识雅音。”“安期”是仙人名,传说他曾在海上隐居多年。“中散”是东汉末年的文人祢衡,他才华出众,但因为得罪了曹操而被处死。这里用两个典故来赞美石室主人的高深学问和高尚品德。
二十至二十四句:“举世既莫喻,乃果仙游心。”“举世”泛指世人,“乃”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意思是“就是”。这里是说石室主人的所作所为世人都无法理解。
二十五至二十六句:“芙蓉亦犹尔,灵迹留至今。”“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这句意思是说荷花与石室主人一样,都有着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
二十七至二十八句:“恨不驾白凤,逍遥以追寻。”“恨”是遗憾的意思,“逍遥”是自由自在的意思。这里的“以”字是介词,意为“把”。“白凤”是指传说中的神鸟凤凰。这句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像神鸟凤凰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行就好了,这样就可以追随心中的仙踪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室主人的美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也通过对石室主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深学问和高尚品德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