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蓟既分燕,曲阜亦封鲁。
全齐周四履,王室资夹辅。
眷言东大藩,镇靖自前古。
左奠瀛海翻,右㩀泰山阻。
匪直形胜会,曾是贤哲处。
丹书藏太公,内政脩仲父。
田单复社稷,鲁连委圭组。
高风邈难攀,奇计畴为举。
伯王事复湮,末俗变风土。
矧乃邹孟氏,特达王道语。
谅哉见阔迂,未可干世主。
皇明御宇宙,文教戢威武。
七篇仁义存,于治非小补。
伊余餐至言,无馁方自许。
重经纡辙地,瞻仰极延伫。
雪宫有曩基,画邑无遗堵。
耿耿钦圣心,申章莫能抒。
【注释】
幽蓟:指燕地的北部。
曲阜:指鲁国故都曲阜。
全齐:指齐国,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有齐、鲁等国。
东大藩:指东方大国燕国。
王室:指周王之族,借指周朝王室。
左奠:指渤海一带。
右㩀:指黄河以西。
形胜:地势形势。
贤哲:指贤良有才能的人。
丹书:指《太公》兵法和《孙子》兵法。
仲父:指孔子,因孔子为鲁国人,故称。
重经:指重新经营治理。
伊余:我。
皇明:指唐王朝。
文教:文化教育。
七篇:泛指儒家经典。
伊余:我。
无馁:不懈怠。
重经:重新经营治理。
纡辙:迂回曲折。
雪宫:指唐代长安城大明宫。
昔基:昔日的基址。
耿耿:诚恳的样子。
申章:申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玄宗开元初年,任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时所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表达了自己对唐王朝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第一句“过营丘”,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营丘,又称燕丘,位于今天的河北邯郸市鸡泽县东南,是燕国的旧都。这句诗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幽蓟既分燕,曲阜亦封鲁。”诗人继续描述了燕、鲁两地的历史背景。幽蓟之地原本属于燕国,曲阜之地则是鲁国的故都。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燕、鲁两地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
第三句“全齐周四履,王室资夹辅。”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齐国的政治状况。全齐,指的是整个齐国,包括燕、鲁等地。四履,意为四面环护,比喻齐国的政治地位稳固。王室,指的是周王族,这里借指当时的唐朝皇室。夹辅,意为辅佐,说明齐国在唐朝的辅助之下,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第四句“眷言东大藩,镇靖自前古。”诗人转而关注东方大国燕国的局势。东大藩,指的是东方大国燕国,诗人通过这个称呼,表达了对燕国的关心和期待。镇靖,意为安定,自前古,意为自古以来,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强调了自己对燕国的忠诚以及希望燕国能够安定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左奠瀛海翻,右㩀泰山阻。”诗人分别描述了渤海和黄河以西地区的地理状况。左奠,意味着左边的渤海地带动荡不安;右㩀,意味着右边的黄河以西地区地势险峻。这两处地理状况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紧张关系。
接下来两句“匪直形胜会,曾是贤哲处。”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匪直,意为不仅仅是,形胜会,指的是地形优越之地。曾,意为曾经。贤哲,指的是贤良有才能的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仅仅凭借地形优势并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还需要贤良有才能的人来治理。
最后两句“丹书藏太公,内政脩仲父。”诗人再次提及《太公》和《孙子》两部兵法。丹书,指《太公》和《孙子》两部兵法。太公,指的是姜太公,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仲父,指的是孔子,因为孔子是鲁国人,所以称为仲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太公、仲父那样,运用兵法来治理国家、修整内政。
尾联两句“田单复社稷,鲁连委圭组。”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田单,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田单,他曾率军收复失地,建立了赵襄子的新政权,因此被称为复社稷之人。鲁连,指的是战国时期鲁国的使者鲁仲连,他曾用言辞打动秦王归还赵国的土地,因此被称为委圭组之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单和鲁仲连的敬仰之情,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尾联两句“高风邈难攀,奇计畴为举。”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高风,指的是高尚的品格;邈难攀,意为难以企及;奇计,指的是奇特的策略;畴,意为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两句“伯王事复湮,末俗变风土。”诗人感慨世事变迁。伯王,指的是古代的帝王;事复湮,意为世事再度归于沉寂;末俗,指的是末世的习俗;变风土,意为改变了原来的风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末世风俗变化的担忧之情。
尾联两句“矧乃邹孟氏,特达王道语。”诗人引用邹忌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矧,意为况且。邹孟氏,指的是邹忌这个人。特达王道语,指的是邹忌的直言不讳之言,体现了他的正直和高尚品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邹忌这种直言不讳、正直高尚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尾联两句“谅哉见阔迂,未可干世主。”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谅哉,意为实在;见阔迂,意为见识过广而迂腐;未可干世主,意为不可以影响君主的意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于迂腐而无法影响君主意志的看法。
尾联两句“皇明御宇宙,文教戢威武。”诗人再次强调了唐玄宗的统治。皇明,指的是唐玄宗统治下的大唐盛世;御宇宙,意为统治天下;文教,指的是文化教育和礼仪制度;戢威武,意为克制武力和威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唐玄宗统治下的文化繁荣和礼仪制度的赞美之情。
尾联两句“七篇仁义存,于治非小补。”诗人再次提及儒家经典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七篇,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具体指哪几篇则不得而知;仁义,指的是儒家倡导的道德观念;于治,指的是对于治国而言;非小补,意为不是微不足道的补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经典在治国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赞美之情。
尾联两句“伊余餐至言,无馁方自许。”诗人回应前面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伊余,指的是作者自己;至言,指的是至理名言;无馁,意为没有恐惧或忧虑;方自许,意为才敢自夸或自我勉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信仰和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