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
行人但观形势雄,焉识居民徭役苦。
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
谓非筑高城,无以保宁宇。
尔民不敢康,服劳向官府。
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
千夫凿山石,万夫救海土。
日未出,已登埤,日既入,犹削屡。
筑得周遭百雉完,临平山木半为杵。
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
城堕亦何害,王事终靡盐。
城官来校工勤在赏慢工怒,程期既毕民按堵。
浙河之西城似虎,城外妖狐应慄股,城中编氓谁敢侮。
君不见王师昔南来,奋击如霆雷,高墉绝垒俱擘开。
乃知设险不足倚,以德为藩坚莫摧。
呜呼海昌之城城新作,落日重门闻击柝。
海昌筑城行
海昌城,城海浒,屹为钱塘之北户。
行人但观形势雄,焉识居民徭役苦。
吾闻后民初,省檄连夜下。
谓非筑高城,无以保宁宇。
尔民不敢康,服劳向官府。
东城树羽旗,西城伐鼛鼓。
千夫凿山石,万夫救海土。
日未出,已登埤,日既入,犹削屡。
筑得周遭百雉完,临平山木半为杵。
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
城堕亦何害,王事终靡盐。
城官来校工勤在赏慢工怒,程期既毕民按堵。
浙河之西城似虎,城外妖狐应慄股,城中编氓谁敢侮。
君不见王师昔南来,奋击如霆雷,高墉绝垒俱擘开。
乃知设险不足倚,以德为藩坚莫摧。
呜呼海昌之城城新作,落日重门闻击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昌城的修筑过程,以及修筑者与被修筑者的矛盾和冲突。诗人通过描写修筑者的工作和被修筑者的苦难,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怀。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诗人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海昌城的地理位置和规模。海昌城位于钱塘之北,地势险要,是防御敌军的重要据点。城墙高大雄伟,周围环绕着百丈高的围墙,仿佛一座坚固的堡垒。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海昌城的坚固和威严。
诗人转向描述修筑者的工作。他们日夜不停地工作,挖掘山石,砍伐树木,为筑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这些修筑者却承受着沉重的徭役和苦难,他们的辛勤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种反差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矛盾。
诗人转向描述被修筑者的生活。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前往工地服役,忍受着繁重的劳役和饥饿的煎熬。诗人用“服劳向官府”来形容他们的无奈和辛酸,而“临平山木半为杵”则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在工地上的辛苦劳作场景。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修筑者与被修筑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诗人转向描述修筑者与被修筑者之间的矛盾。修筑者认为自己的勤劳和付出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尊重。然而,被修筑者却认为修筑者的行为是在侵犯他们的权益,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扰。这种矛盾和冲突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诗人转向表达诗人自己的观点和感慨。他认为修筑者的行为虽然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发展,但在面对被修筑者的痛苦和困境时,统治者应该展现出更大的仁慈和宽容。他呼吁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建立稳固的政权,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和压迫来维持统治。这种反思和呼唤让人感到深刻和有力。
这首诗通过对海昌城的修筑过程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提出了对统治者的期望和要求。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