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西头第一山,达磨习隐旧禅关。
足遗只履传方外,影脱全身在石间。
松老欲随龙化去,云深长护鹤飞还。
诸僧出定门犹掩,三十六峰相对闲。
诗一:
太室西头第一山,达磨习隐旧禅关。
翻译:
嵩山的西头有一座最高的山峰,那是达摩老祖隐居修炼的地方。
注释:
太室山是嵩山的一个支脉,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第一山指的就是这座山,它是达摩老祖当年选择的修炼之地。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少林寺的历史渊源,强调了其作为禅宗修行之地的重要地位。通过提到“达磨”这一重要人物,表达了对少林寺深厚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诗二:
足遗只履传方外,影脱全身在石间。
翻译:
留下的只有一双鞋,象征着他超脱尘世的足迹;身影融入了石头之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注释:
只履指的是达摩老祖留下的那双鞋,象征着他从人间到佛界的过渡,以及他修行过程中的一种象征意义。石间则暗示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修行的极致追求。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具象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达磨老祖在修行中的孤独和坚韧,以及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诗三:
松老欲随龙化去,云深长护鹤飞还。
翻译:
岁月流转,古老的松树依然挺拔,仿佛在追随神话中的龙王而去;而那片云海深处,总有鹤群在守护着这片净土。
注释:
这里的“松老”、“龙化”等词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松树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龙化则是传说中神仙的化身,两者结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又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少林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寓意了少林寺作为一个修行场所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以及它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诗四:
诸僧出定门犹掩,三十六峰相对闲。
翻译:
寺庙的门虽然已经开放迎接世人,但僧侣们仍旧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重要的时刻。而那三十六座山峰相依相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注释:
三十六峰是指少林寺周围的山峦,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门犹掩则暗示着虽然外界可以进入,但僧侣们的内心世界却依然保持了一份静谧和专注。这种状态体现了他们对于修行的虔诚和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内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修行生活状态。它不仅表达了对僧侣们内心世界的赞美,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精神境界追求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少林寺作为一种宗教和文化场所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的自然景观和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对少林寺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回顾,也是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