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酌香尘尽左旋,曾烦巧匠为雕镌。
萤穿古篆盘红焰,凤绕回文吐碧烟。
画内仅容方寸地,数中元有范围天。
老来无复封侯念,日日移当绣佛前。
香印
量酌香尘尽左旋,曾烦巧匠为雕镌。
萤穿古篆盘红焰,凤绕回文吐碧烟。
画内仅容方寸地,数中元有范围天。
老来无复封侯念,日日移当绣佛前。
注释:
- 量酌香尘尽左旋,曾烦巧匠为雕镌:形容香印上的香气已经用尽,曾经请巧匠雕刻装饰。
- 萤穿古篆盘红焰,凤绕回文吐碧烟:形容香印上刻着的图案像萤火虫一样在盘中飞转,周围环绕着回文图案,吐出的烟雾呈现出碧绿色。
- 画内仅容方寸地,数中元有范围天:形容香印的画幅很小,只有方寸之地;而在数字之中却包含了天地的范围。
- 老来无复封侯念,日日移当绣佛前:形容自己年老体衰后,已经没有追求封侯的野心,每天都将香印移到佛像前供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香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寄托。香印作为佛教信物,象征着清净、虔诚和信仰。诗人通过香印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首句“量酌香尘尽左旋”,形象地描绘了香印上的香气已经全部用尽的情景。这里的“量酌”意味着计量、计算,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感叹。接着,“曾烦巧匠为雕镌”,表明诗人曾经请过巧匠为香印进行雕刻装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萤穿古篆盘红焰,凤绕回文吐碧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香印上的图案描绘成生动的画面。“萤穿”“凤绕”分别形容了图案的形状和特点,“红焰”“碧烟”则赋予了图案以色彩和动态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香印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最后两句“画内仅容方寸地,数中元有范围天”,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里的“方寸地”指的是微小的空间,象征着人的一生;而“范围天”则是指广阔的宇宙。诗人通过对比香印的画幅与整个宇宙,表达了人生短暂、渺小而又伟大的感慨。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结尾的“老来无复封侯念,日日移当绣佛前”,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期望。“老来”意味着年华已逝,不再追求功名利禄;“无复”表示已经放弃;“日日”指每日;“移当绣佛前”则是指将香印放在佛像前供奉。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精神寄托的执着。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寄托,既有对传统艺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