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著书乐,有眼看山好。
握剑割尘鞅,斗室皆瑶岛。
孤峰峙檐前,相对成二老。
筼筜满幽谷,出土风雷绕。
花靥虽到地,花魂犹树杪。
松柏有时薪,彭殇奚大小。
适志取目前,婚嫁何时了。
【注释】
园居次韵二首 其二:在庭院里读书,看着山景心情很好。
握剑割尘鞅,斗室皆瑶岛:握着宝剑割去世俗的烦恼,整个屋子都像仙境一样美丽。
孤峰峙檐前,相对成二老:一座孤傲的高山峰耸立在屋檐前,与旁边的山峰形成两位老者相对的景象。
筼筜满幽谷,出土风雷绕:筼筜(yún dāng)竹子长满了幽深的山谷,冒出地面的竹笋仿佛带着风雷的气息。
花靥虽到地,花魂犹树杪:虽然花朵凋落到了地上,但花的灵魂还在树枝上闪烁。
松柏有时薪,彭殇奚大小:松树和柏树有时被用作柴火,人的生命长短又有什么区别呢?
适志取目前,婚嫁何时了:只追求内心的满足,婚姻大事什么时候能够解决呢?
【赏析】
《园居次韵二首》为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所作,共二首。此诗写自己闲居庭院之中,以读书自娱,观赏自然美景之乐,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清静寡欲的隐逸生活情怀。诗中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文人墨客的形象:他身处陋室,却能“有手著书”,即有读书写字的雅兴;他身处于尘世之中,却能“有眼看山好”,即能欣赏山水之美;他又能在“有手握剑”之时,也能“有眼望云”,即能保持一份高远的心态;他甚至能在“有手握剑”的同时,也能“有眼赏竹”,即能享受自然之美。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是一首咏怀之作。它表现了诗人退隐山林后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次韵二首”作为题目,表明这是组诗中的第二篇。
全诗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起兴之词,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有手著书乐,有眼看山好。”这里“手著书”指的是阅读书籍,“看山好”则是指欣赏山水之美。而“有手”、“有眼看山”又隐含着一种对尘世烦扰的排斥。第二层为写自己闲居庭除之中,以读书自娱的情景。“握剑割尘鞅,斗室皆瑶岛。”“剑”指书房中的书。“尘鞅”(俗尘)、“瑶岛”都是比喻,意谓书房中充满了高雅的书香气息。第三层为写自己在庭除之中,以读书来陶冶性情,使心境达到恬淡无欲的境界。“孤峰峙檐前,相对成二老。”“孤峰峙檐前”意谓庭除前的那座孤峰直刺天际,成为庭除的一道风景。“成二老”则是说这道风景如同一对老人,相依为伴。第四层为写自己以读书来自我陶醉,忘却世间纷争。“松柏有时薪,彭殇奚大小?”这里的“彭殇”(人的生死寿命),与前面提到的“有手握剑”相对应,意谓人的生命长短,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纷争的厌倦之情。“适志取目前,婚嫁何时了?”意为只要内心得到真正的快乐,那么婚姻大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