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永庭虚制锦闲,贤侯邀客眺名山。
天回澄霁双凫起,地切朝宗万壑环。
杖底薰风搔短发,樽前返照伴酡颜。
夜深矫首幽燕迥,北斗阑干月一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读懂全诗句,然后理解其含义即可。此诗首联写颜明府招游琅琊台海神庙,日永庭虚,制锦闲。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注意了色彩的搭配:金碧交辉,锦绣满目。“贤侯邀客眺名山”,点出游赏的对象是名山胜水,即琅琊台。颔联写日暮时分,天边云收雾散,双凫起舞,大地朝宗,万壑环抱;颈联写杖底清风搔短发,樽前返照伴酡颜。尾联写夜深时分,矫首远望,幽燕之地高悬北斗,月牙如钩。
【答案】
译文:
日长天晚,庭院空阔,制锦闲心。贤侯邀请客人欣赏名山胜景。天边云开雾散,双凫飞起,大地朝宗,万壑环绕。杖下微风拂过发梢,酒杯前返光映红脸颊。夜深人静,抬头望去,幽燕一带高悬着北斗星,明月如钩,一轮孤月。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日永庭虚制锦闲,贤侯邀客眺名山”写日长天晚,庭宇空阔,制锦闲心。贤侯邀请客人欣赏名山胜景。颔联“天回澄霁双凫起,地切朝宗万壑环”写天边云开雾散,双凫飞起,大地朝宗,万壑环绕。颈联“杖底薰风搔短发,樽前返照伴酡颜”写杖下微风拂过发梢,酒杯前返光映红脸颊。尾联“夜深矫首幽燕迥,北斗阑干月一弯”写夜深人静,抬头望去,幽燕一带高悬着北斗星,明月如钩,一轮孤月。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太子通事舍人。诗人以清新自然、明朗流畅的语言描绘了琅琊台海神庙的美景。
首联“日永庭虚制锦闲,贤侯邀客眺名山。”写日长天晚,庭宇空阔,制锦闲心。“制锦”二字用得十分形象生动。这里不仅形容了景色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舒畅。“贤侯邀客眺名山”一句写出了游宴的目的,即观赏美丽的山水风光。
颔联“天回澄霁双凫起,地切朝宗万壑环。”写天边云开雾散,双凫飞起,大地朝宗,万壑环绕。这两句诗中“双凫飞起”“万壑环”等词语都运用得非常贴切生动,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颈联“杖底薰风搔短发,樽前返照伴酡颜。”写杖下微风拂过发梢,酒杯前返光映红脸颊。“返照”指月亮的倒影。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吹过我的鬓发,酒光映出我的脸面。这两句诗中“微风” “返照”等词语运用得非常贴切生动,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这两句诗还表现了诗人与客人畅饮的情景以及诗人愉悦的心态。
最后两句“夜深矫首幽燕迥,北斗阑干月一弯。”写夜深人静,抬头望去,幽燕一带高悬着北斗星,明月如钩,一轮孤月。这两句诗意境优美清幽,富有诗意,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