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求贤亲奉诏,少微光动五云深。
相如已出子虚赋,诸葛休为梁甫吟。
堂倚九重题白玉,台高百尺置黄金。
此行入奏天颜喜,红锦袍成赐墨林。
【注释】
学士求贤亲奉诏,少微光动五云深。
相如已出子虚赋,诸葛休为梁甫吟。
堂倚九重题白玉,台高百尺置黄金。
此行入奏天颜喜,红锦袍成赐墨林。
【赏析】
詹文同学士奉诏求贤以诗见寄次韵答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篇写翰林学士奉旨求贤的得意情景。开头三句是第一联,点明主题。“学士”,承首句,说这位学士亲自来请求贤才。“奉诏”,承“求贤”二字,说皇上有诏书下达,命令他到各地去寻求贤才。“求贤”二字下得突兀,但接下去就顺理成章了。“少微光动五云深”,这是第二联。“少微”,指北斗七星中的紫微垣。“五云”,即《尚书大传》所引《周官》所说“王者坐明堂,观四望诸侯国”时的景色。这里借“少微光动五云深”来表示学士的贤名远扬,声势浩大。
“相如已出子虚赋,诸葛休为梁甫吟。”这两句是第三联,承二、三两句而来,进一步描写学士寻贤的情景。“相如”,指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武帝时,任文部属官,曾受命出使西南夷(今云南省),并作过《子虚赋》,描写了楚国与齐国两国互相夸耀对方的富贵奢侈,实际上是在讽刺对方。“子虚”,指战国时齐人乌有先生所著的《子虚赋》。“梁甫吟”,指汉末三国时诸葛亮所作的《梁甫吟》(又名《梁父吟》),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梁甫”,山名。
“堂倚九重题白玉,台高百尺置黄金。”此二句为第四联,承上两句而来。“九重”,指皇宫内廷。“白玉堂”,指皇帝的办公处,这里指学士求贤之处。“黄金台”,传说中的西周文王曾在丰、歧两地设置“招贤馆”或“金帛府”,用千金和百斤黄金招揽天下贤士。“百尺台”,指学士所居之处。“白玉”和“黄金”都暗指学士求贤之事。
“此行入奏天颜喜,红锦袍成赐墨林。”这是最后两句,承前四句而来,点明题目。“天颜”,指皇帝的容颜。“入奏”,向皇帝报告求贤情况。“天颜喜”,指皇帝很高兴。“红锦袍”,指学士求贤成功之后所得的奖赏。“墨林”,指学者聚集之地。
整首诗写学士求贤的事,气势宏大,笔触豪放而生动,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对学士求贤的全过程进行了艺术的再现,把学士求贤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