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城秋节暮,候馆客愁新。
京国驰情久,家山入梦频。
塞鸿愁月夜,篱菊惨霜晨。
借问归何日,浮名绊此身。
汴城秋节暮,候馆客愁新。
京国驰情久,家山入梦频。
赏析:
这首诗以“秋暮汴中述怀”为题,表达了作者在汴城中的秋天时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一、二句写景:“汴城秋节暮,候馆客愁新。”诗人描绘了汴城的秋天景象,暮色中的汴城显得更加寂静,而候馆里的游客们却因思乡之情而感到愁绪不断。这里的“暮”字,既指时间,又指季节,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而“候馆”则是指驿站或旅馆,是游子们暂时停留的地方。游客们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一天,但内心的愁绪却如影随形,时刻伴随着他们。这种愁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身处异地他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时间的旅行和劳累,使得身心疲惫不堪。因此,当夜幕降临,一切都归于沉寂时,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
三、四句写情:“京国驰情久,家山入梦频。”这里,诗人将视线从景物转移到了人的情感上。在长期的漂泊中,诗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强烈。这种感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期待。无论是在繁华的京城还是宁静的家乡,都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存在。而在梦中,更是常常梦到自己回到家乡的怀抱,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这种频繁的梦境,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
五、六句写景:“塞鸿愁月夜,篱菊惨霜晨。”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塞鸿”指的是塞北的大雁,它们在秋天迁徙时常常成群结队地飞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在月夜下,这些大雁却显得格外孤独和忧愁。它们或许也在思念着自己的家和亲人。其次,“篱菊”指的是篱笆边的菊花,它们在霜天里绽放得格外灿烂,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然而,当清晨到来时,这些菊花却已经凋谢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诗人自己的生命状态,或许也是因为长期漂泊而未能及时归家,导致自己的生命之花也早早凋谢了。
七、八句写情:“借问归何日?浮名绊此身。”最后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向远方的朋友问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这个问题背后透露出的是他对家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浮名(名利)束缚了自己的身心,阻碍了自己回家的脚步。这里的“浮名”,一方面指名利地位,另一方面也暗指那些虚名假誉。诗人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强调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纠结。
这首《秋暮汴中述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汴城中的秋天时节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抒发;既有对家国的热爱和向往,也有对名利的反思和质疑。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