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逢秋秋早清,登楼面面见空明。
矶边日落千帆渡,树里湖通九派平。
坐对晴川虚阁敞,喧连汉口晓烟横。
昔年仙客经过地,夜半时闻铁笛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鄂州黄鹤楼的景色和历史。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注释

  • 鄂渚逢秋: 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秋天的时候,天气晴朗,风景美丽。
  • 秋早清: 秋色来得早,景色清新宜人。
  • 登楼面面见空明: 登上黄鹤楼,四面都是清晰的景色,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矶边日落千帆渡: 在江边的小岛上,太阳即将落山,成千上万的帆船正在通过。
  • 树里湖通九派平: 在湖边,树木掩映中,湖流与九条主要河流相通,水流平缓。
  • 晴川虚阁敞: 晴朗的天空下,黄鹤楼显得更加开阔和明亮。
  • 喧连汉口晓烟横: 从汉口(今武汉市汉阳区)传来的喧闹声,伴随着早晨的烟雾。
  • 昔年仙客经过地: 这里是过去神仙们经过的地方。
  • 夜半时闻铁笛声: 深夜里,偶尔可以听到铁笛的声响。

译文

鄂州的岸边,秋天早早到来,清爽宜人;我登上黄鹤楼,四面望去,一片清晰。
江边的小岛上,太阳即将落下,成千上万的船只正穿越而过;湖边树木掩映之中,湖流与九条主要河流相连,水波平静。
晴朗的天空下,黄鹤楼更加开阔明亮;从汉口传来的喧嚣声,伴随着清晨的烟雾。
这里是过去神仙们经过的地方,夜深人静之时,偶尔还能听到铁笛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绘了鄂州的秋天景色和历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黄鹤楼、江景、湖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