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科忝出陆公门,同是门生独荷恩。
规讽每蒙倾耳听,询谋偏许纵情论。
受知不浅常跻阁,相见无时特谕阍。
何事违师苦求去,只今西望漫伤魂!
曼公书至,得山阴师死事信 其四 (庚寅、辛卯)
制科忝出陆公门,同是门生独荷恩。
规讽每蒙倾耳听,询谋偏许纵情论。
受知不浅常跻阁,相见无时特谕阍。
何事违师苦求去,只今西望漫伤魂!
【注释】:
- 制科: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皇帝亲自主持,所以叫做“制科”。
- 忝(tān):愧,惭愧。
- 门生:学生对老师自称的门弟子。
- 规讽:规谏讽喻,指劝导。
- 倾耳听:形容专心倾听。
- 咨谋:咨询谋略。
- 阁:官署。
- 谕阍:告诉守门人。阍,守门人。
- 何事:什么原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老师的书信后,写诗抒发感慨之作。
诗的前二句写自己与老师相识的机缘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制科忝出陆”,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竟然被录取了,这是由于老师推荐的结果。“同是门生独荷恩”,意思是说,我和其他同学都是老师的学生,只有我是老师特别看重的学生,才受到如此优待。
三、四两句写自己对老师的敬爱和怀念之情。“规讽每蒙倾耳听”,说明老师经常对我的批评和指导,我都认真听取。“询谋偏许纵情论”,则表明老师在对我咨询时,总是很随便,甚至有点放肆,但我总是毫无保留地接受。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五、六句写自己在老师面前的表现。“受知不浅常跻阁”,意思是说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让我受益匪浅;“相见无时特谕阍”,则是说我和老师见面的机会很少;“何事违师苦求去”,是我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老师。
七、八句写自己离开老师的哀思。“只今西望漫伤魂”,我现在只能在西面望着老师离去的地方伤心流泪了。这里既表现了自己对老师的无限眷恋,也反映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而表达的情感深沉真挚,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