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风闻疑至今,客来果说大星沈。
青天已毕蠲躯志,白日空悬报主心!
多难相依臣节苦,异时不去国恩深。
中兴未奏公先死,泪洒天南听捷音!
【注释】:
曼公:指韩琦,字伯高。他曾任参知政事,封英国公。
去岁:去年。
风闻疑至今:我去年听说这件事,到现在还在怀疑。
青天已毕蠲躯志:青天已经结束我报效朝廷的抱负。蠲(juān),除去、结束。
白日空悬报主心:报效君王的决心在白天时还挂在空中,但到晚上就被遗忘了。
多难相依臣节苦:国家多灾多难的时候,作为臣子坚守自己的气节是很痛苦的。
异时不去国恩深:等到将来不再为国效力时,对国家的恩情会更加深厚。
中兴未奏公先死,泪洒天南听捷音!:当国家正处在中兴之时,我没有来得及为国效力就死了,现在听到胜利的消息,泪水洒落在南方的天空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韩琦得知其友人范仲淹去世后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忠君报国的高尚情操。
【译文】:
去年我曾听说你被贬的事情,一直怀疑到现在。
今天你终于回来了,告诉我你殉职的消息。
你忠诚报国,一心要为朝廷尽忠,如今虽然已经死去,但报国之志却永远留在人间。
国家多难之际,我们相互支持,共同承担着国家的命运和责任,这种君臣之间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
国家正在中兴之时,我却不能像你一样为国家效力,内心深感痛悔。
现在听到你殉国的消息,我悲痛不已,泪水洒落在地上。
【赏析】:
本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当时韩琦任陕西经略副使,而范仲淹则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二人都是北宋名臣,同朝共事多年,素有“内相维城外相制胜”的美誉,故韩琦称范仲淹为“国士”。韩琦与范仲淹的关系密切,不仅因为两人都以“天下为己任”,还因为两人性格相近,志趣相投,所以关系非常融洽。韩琦曾称赞过范仲淹,说:“处众人之中,如一人。”范仲淹也常称韩琦为“韩内相”、“韩伯高”。韩琦对范仲淹十分敬重,两人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
此诗是作者得知朋友范仲淹去世的消息而写。诗中首句点明“书至”,“得山阴师死事信”,说明书信传来,得知范仲淹已经去世。次句说,“去岁风闻疑至今”,去年曾经听说范仲淹被贬的事,一直怀疑到现在。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此事的怀疑和关心,以及后来得知真相的喜悦。第三句是说,“客来果说大星沈”,客人到来之后,确实告诉我范仲淹殉职的消息。这句表明诗人从客人那里得知了真相。第四句说,“青天已毕蠲躯志”,天空中的青天已经结束我报效朝廷的抱负。这里用典,青天指天空,蠲(juān)即消除,意谓天空已经结束了我报效朝廷的抱负。这句表明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不渝,即使自己死后,也愿把报效朝廷的理想寄托在青天之上。第五句说,“白日空悬报主心”,报效君王的决心在白天时还挂在空中,但到晚上却被遗忘了。这里也是用典,白日指白天,意谓报君之心在白天时还悬挂在空中,但到了晚上就已经被遗忘了。这句表明诗人忠于君国,日夜不忘报国之志。第六句说,“多难相依臣节苦”,国家多灾多难的时候,作为臣子坚守自己的气节是很痛苦的。这里用典,“多难”指国家多灾多难,“相依”指互相依靠,“臣节”指臣子的气节,“苦”指痛苦。这句表明诗人为国家的安危而感到痛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忠贞不渝的精神。第七句说,“异时不去国恩深”,等到将来不再为国效力时,对国家的恩情会更加深厚。这里用典故,异时指将来,表示将来不再为国效力。国恩指国家的恩德。这句表明诗人对国家的忠诚感怀更深了。最后两句说,“中兴未奏公先死,泪洒天南听捷音!”当国家正处在中兴之时,我没有来得及为国效力就死了,现在听到胜利的消息,泪水洒落在南方的天空中。这句表明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全诗通过对范仲淹的追思悼念,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