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觐阙伟簪缨,召入东班色迥惊。
边吏初知黄屋贵,宫臣还向直庐争。
朝廷有礼宁宜亵,藩镇何知自使轻!
莫怪诸侯多跋扈,此曹驾驭本虚名。

【注释】

己丑:唐代科举年号。

元戎:指主帅,也借指军队统帅。

觐阙(jìn quē):觐见皇帝。

东班:唐朝时,文武官员上朝时排列在殿门两侧,以东西为序,称为“东西班”,故称东班。

色迥惊:形容入朝的官员们神情惊异的样子。

黄屋贵:指皇上尊贵。

直庐:官署内值班的小屋。

宁宜亵:怎么可以轻视。

藩镇:唐时指地方上的节度使等地方军事长官,简称藩将、藩臣。

跋扈:专横暴戾。

虚名:虚假的美名。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晚年任广州刺史时所作,诗中对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有所抨击,但同时也表现了对朝廷的忠诚。全诗语言简炼,用典贴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首联点出自己的身份,说自己入朝时受到的待遇。”元戎”即军中元帅,”觐阙”指入朝拜见皇帝。”伟簪缨”是指自己的冠带之饰十分华美。

颔联写自己入京后,见到一些边地官吏,他们对皇帝的态度大为震惊。”色迥惊”即神态惊恐,”黄屋贵”指天子之尊贵。这里作者自比为天子,意谓自己虽身为地方官员,但地位仍如皇帝一般尊贵。

颈联说朝廷对自己礼遇有加,自己并不因此感到受宠若惊。而那些藩镇却因为恃强凌弱而自轻自贱。

尾联说那些诸侯王和藩镇将领们之所以专横跋扈,是因为他们的势力强大,所以人们才不得不对他们阿谀奉承。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权势,只是虚有其名而已。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朝廷的忠心耿耿,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藩镇割据局面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