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风闻已就刑,天隅此日识朝廷。
汉家有法宜明正,都尉阴谋似不经!
诸将强梁谋益狡,异时仓卒诏谁听?
南阳问罪功非细,即恐萧墙祸未宁!
杨帅风闻已就刑,天隅此日识朝廷。
汉家有法宜明正,都尉阴谋似不经!
诸将强梁谋益狡,异时仓卒诏谁听?
南阳问罪功非细,即恐萧墙祸未宁!
注释:
- 杨帅:指明朝的杨宪,他在任期间因触犯权贵而被诬陷谋反,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使得朝堂上对法律和公正产生了质疑。
- 风闻:这里指的是杨宪被判决的消息已经广泛传播,人们对他的死感到震惊和不满。
- 天隅:指朝廷,暗示杨宪的死讯让天下人看清了朝廷的阴暗面。
- 汉家:指明朝的中央政府,这里的“汉家”暗喻明朝的统治。
- 有法:应该遵守法律。
- 阴谋:指都尉(杨宪的同党)策划的非法行动。
- 诸将:指当时的官员们,他们因为杨宪的死而变得更加狡猾。
- 问罪:追究责任,惩罚犯罪。
- 萧墙:古代宫室中用以象征内部奸佞的屏风,这里用来比喻朝堂上的奸臣当道。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政治人物钱澄之所作《书所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安。通过描述杨宪的死讯引发的社会动荡,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黑暗面的担忧和不满。诗中的“杨宪”和“都尉”都是当时政治斗争的象征,而“诸将”则代表了官员们的狡诈和不忠。整首诗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一个混乱、黑暗的朝廷现状,以及作者对于这种状况的忧虑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