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公将略本非长,半壁南朝一死偿!
庭议只知除异己,庙谋宁复顾危疆。
上江斗罢扬州破,北府屯空建业亡。
二竖至今还兔脱,槛车独见送君王。

【注释】

甲申、乙酉: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清兵攻占南京。

上江:长江中游一带,即今江苏、江西两省。

二竖:史可法被俘后,清廷将他押往南京,用槛车送至南京城下。“二竖”是讥讽史可法的年老体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清军攻占南京时所作,借史可法之事抒发自己亡国之痛。

首句“史公将略本非长”,点出史可法并非将才。“将略本非长”意谓史可法的才能和胆量不足。史可法曾自比诸葛亮,而史可法的“长”处,正是在于他敢于冒死抗清,而不是像宋臣秦桧一样投降。

第二句“半壁南朝一死偿”,“半壁”是比喻,意谓明朝只剩下半壁江山。“一死偿”,是说为了保家卫国,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来殉国。这里暗含着对史可法的赞美之意。

第三句“庭议只知除异己,庙谋宁复顾危疆”,意谓朝廷只知道排斥异己,而没有顾及国家的安危。这里暗含着对朝廷的不满。

第四句“上江斗罢扬州破,北府屯空建业亡”,意思是说南京保卫战失败之后,扬州失守,而建康失陷。这里暗含着对史可法的惋惜之情。

最后两句“二竖至今还兔脱,槛车独见送君王”,意思是说史可法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而他也被押送到南京城下,被送上了囚车,成为了朝廷的俘虏。这两句既是对史可法的哀悼,也是对朝廷的讽刺。

此诗通过对史可法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通过对朝廷的揭露和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