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仙源路,崎岖秋雨馀。
喷泉崩古栈,绝岭挂蓝舆。
客是严陵裔,窗存宛委书。
屯军与杂处,可得遂安居?
诗句原文及译文:
- 诗句:窈窕仙源路,崎岖秋雨馀。喷泉崩古栈,绝岭挂蓝舆。客是严陵裔,窗存宛委书。屯军与杂处,可得遂安居?
- 译文:山路弯曲,如同仙境般幽深而神秘。秋雨之后,山间的道路显得更加崎岖难行。泉水从古老的栈道边喷薄而出,悬崖上的车辕悬挂着蓝色的车辆。我是严陵的后代,家中珍藏着古代的书籍。这里驻扎着军队,与周围的居民混杂在一起,我是否可以在这里安家生活?
赏析
钱澄之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的理想境界。诗中对“仙源路”的描写,不仅指实际的路径,也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之路。秋天的雨水虽然给路途增加了难度,但也为山林增添了几分清新与神秘感。
在第二句“秋雨馀”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馀”字,既表达了秋雨过后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淀。第三句“喷泉崩古栈”,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古老的栈道边涌出清泉,水流声如同音乐一般,让人感到宁静而愉悦。
接下来的“绝岭挂蓝舆”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里的“绝岭”意味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挂蓝舆”(即悬挂的蓝色车辆),则是对交通工具的一种夸张描述,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句“屯军与杂处,可得遂安居?”反映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望。在这里,“屯军”可能指的是驻扎的军队,也可能是形容人群密集;“杂处”则表达了与各种人杂居的状态。整句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羡慕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又担忧这样的生活是否真正能够实现长久的安宁与满足。
钱澄之的这首《同曼公、树本入仙回洞访严伯玉》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对山水、道路、历史和文化元素的精心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以及对和谐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