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锦班行构,谗人计亦愚。
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
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
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
”`plaintext闻谤(己丑)
贝锦班行构,谗人计亦愚。
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
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
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
【注释】
- 贝锦:古代一种珍贵的织锦。
- 班行:指官职的等级序列。
- 构:谋划,计划。
- 谗人:造谣中伤的人。
- 所关:所影响或关联。
- 伤国体:损害国家尊严。
- 孱躯:弱小的身体。
- 志士:有抱负和勇气的人。
- 微官:小官职。
- 拂衣:整理衣服离开。
- 李金吾:唐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译文】
贝锦般的织锦被设计,奸佞小人的计谋也是愚蠢。
这伤害了国家的尊严,不值得爱惜一个软弱的身体。
有志之士终究难以受辱,小官职也用不着驱使。
明天拂袖而去时,感谢李金吾将军的庇护。
【赏析】
此诗是方回在己丑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朝廷中奸佞小人的不满与愤懑。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揭示了那些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的恶势力,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的“闻谤”一词,源自佛教经文,意为因谣言而受到诽谤。方回以此命名,意在表达自己面对诽谤时的态度和决心。他以“贝锦班行构,谗人计亦愚”开篇,描绘了朝廷中的权谋斗争和小人的阴谋诡计。接着,他以“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表达了对国家大局的关心以及个人身体安危的考虑,强调即使遭受诽谤,也不会因为个人脆弱而退缩。
诗中通过对比,突出了方回的坚持和不屈:“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这句诗表明,即使面对诽谤和诋毁,方回也不会屈服,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最后,“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表达了方回决然离去的决心,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保护。整首诗情感饱满,言辞犀利,展现了方回作为一位士大夫的高尚品格和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