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节钱塘令,湔衣血尚红。
宁知三载后,又著一门忠!
阖室容张俭,谁人释孔融!
夜台应不恨,吾道泣何穷!

续哀其五(戊子)

抗节钱塘令,湔衣血尚红。
宁知三载后,又著一门忠!
阖室容张俭,谁人释孔融!
夜台应不恨,吾道泣何穷!

注释:
抗节:保持节操,不屈服于外敌。钱澄之在杭州时,面对清军的压力,依然坚守立场,没有屈服。
湔衣:洗涤衣物,表示洗净血迹。钱澄之在战斗中受伤,但为了不让敌人的鲜血弄脏自己的衣服,他选择了将血迹洗净。
张俭:东汉末年著名清官,因直言进谏而获罪。钱澄之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廉正直的赞美和追求。
孔融: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直言进谏而被曹操杀害。钱澄之以孔融为榜样,强调了自己对于言论自由的看重。
夜台:指墓地。钱澄之以张俭和孔融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于死后仍能保持清白、得到尊重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的《续哀》中的第五首。钱澄之在杭州时,面对清军的压力,依然坚守立场,没有屈服。他用“抗节钱塘令”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也不会改变初衷。接着,他用“湔衣血尚红”来描绘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战争的残酷性让这位英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家人也在战乱中失去了。因此,他在诗中写道“宁知三载后,又著一门忠”,表达了对于家人的思念和对牺牲的哀悼。同时,他也用“阖室容张俭,谁人释孔融”来比喻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清廉正直的人格。

他用“夜台应不恨,吾道泣何穷”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念。他认为,无论生死,自己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描绘钱澄之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对于家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信仰等主题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