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不到处,独寐寤歌时。
但有云山入,兼无樵牧知。
竹光虚牖白,花气杂林迟。
不觉斜阳下,邻家起晚炊。

南园即事

世情不到处,独寐寤歌时。

但有云山入,兼无樵牧知。

竹光虚牖白,花气杂林迟。

不觉斜阳下,邻家起晚炊。

注释:

  1. 世情不到处:世情指世俗之情,到处泛指处处。
  2. 独寐寤歌时:独自睡觉醒来唱歌。
  3. 但有云山入:只有云和山进入视野。
  4. 兼无樵牧知:同时也没有砍柴的和放牧的人知道。
  5. 竹光虚牖白:竹光映照在窗上,使窗户都变得明亮。
  6. 花气杂林迟:花香混杂在树林中,使林子显得更加幽静。
  7. 不觉斜阳下: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落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南园景色的诗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南园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世情不到处”,诗人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不屑和超脱,他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来寻找心灵的安宁。这里的“处”字,既可以理解为“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处理事务”。诗人通过这种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世情的冷漠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珍视。“独寐寤歌时”,诗人独自在夜晚醒来唱歌,这既是一种孤独的体验,也是一种享受,因为只有在寂静的环境中,人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声音。
    尽管诗人在南园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但他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影响。“但有云山入,兼无樵牧知。”这里,诗人虽然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但却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只能独自品味。这种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孤独感,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竹光虚牖白,花气杂林迟。”这里的“虚”字,不仅描绘了竹光的虚无飘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灵和超脱。而“花气杂林迟”,则描绘了花香在林间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觉斜阳下,邻家起晚炊。”诗人注意到了斜阳下邻居家升起的炊烟,这既是一种生活的气息,也是一种对家的思念。这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受,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复杂。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南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通过对世俗情感的反思和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关注,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