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设重重险,关门阁道开。
皇恩随地到,使节自天来。
远眺穷蛮域,高登儗凤台。
至今铜柱下,犹有伏波才。

【注】镇南关在今广西崇左市。昭德台在南宁。

山设重重险,关门阁道开。

皇恩随地到,使节自天来。

远眺穷蛮域,高登儗凤台。

至今铜柱下,犹有伏波才。

译文:
重重山峰构成了层层险阻,但那重重的关口和道路却已经开通了。
皇恩普照大地,使节从天而降。
远眺可以看见远方的蛮荒之地,我登上了象凤凰一样的台子。
如今在铜柱之下还保存着当年诸葛亮留下的伏波之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顶昭德台后的感怀之作。诗中描绘了昭德台周围的自然风光以及其壮丽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义和个人使命的深刻理解。

第一句“山设重重险,关门阁道开。”描绘了山顶上重峦叠嶂的险峻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通往昭德台的道路虽然艰难却已被开辟。这一句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暗含了历史的艰辛和人民的不屈精神。

第二句“皇恩随地到,使节自天来。”则表达了皇帝的恩泽无处不在,即使是偏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同时,使节的到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使得诗人感到欣慰和自豪。

第三句“远眺穷蛮域,高登儗凤台。”则是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看到了远方的蛮荒之地。这里的“穷蛮域”可能是指边疆地区,而“儗凤台”则形容了昭德台的壮丽。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宁的坚定信念。

最后两句“至今铜柱下,犹有伏波才。”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深远影响。铜柱下的土地仍然保留着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昭德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义和个人使命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