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摇落尽,极目见寒空。
初日烟尘外,沧波昼夜东。
孤芳遗雨雪,高鸟下天风。
俯仰无相晤,长歌思不穷。

【注释】

平原:指辽阔的田野。摇落尽:草木枯黄,凋零殆尽。极目:极目远望。寒空:寒冷的天空。初日:早晨的太阳。烟尘外:远处烟雾之外。沧波:沧海。昼夜东:日夜向东流去。孤芳:一枝独放的花朵。遗雨雪:被风雨所摧折。高鸟:高飞的鸟儿。下天风:从高空吹来的风。俯仰无相晤:俯视和仰视都看不见对方。长歌思不穷:长歌不断,思绪无穷无尽。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一。这首诗以“登高”见景,写出了秋晨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意境雄浑壮阔,气象万千。全诗用字简练,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前四句描写登楼所见之景。首句写远景,写登上鹳雀楼后放眼望去,只见平野上草木已经枯黄,一片萧疏,一片凄凉。次句写近景,写极目而望,只见苍茫的天空中只有那一轮初升的太阳。第三句进一步描绘出这一景象:朝阳刚刚升起,远远望到烟雾之外,大海在不停地奔流向东。这四句诗勾勒出了一幅开阔、明快而又静寂、辽远的画面,给人以一种苍莽悲凉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后四句描写登楼所见之人与物。第五句写远眺所见之景:在这苍茫的天际,孤零零一朵白花,被风吹雨打,已遭摧折;一只高高飞翔的鸟儿,正在从天空中飞下来。第六句写近观所见之物:在这辽阔的天地之间,孤芳早已被冰雪雨雪所摧毁;高飞的鸟儿早已被狂风暴雨所摧折,无法再展翅翱翔。第七句写诗人的感受:诗人俯视着下面的一切,又抬头看着上面的一切,却都无法看见他的朋友,因此只能徒然长歌叹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啊!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紧密配合。诗中的环境虽然荒凉,但景色却很壮丽。诗中的人物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但从诗人的感慨中可以想见他的心情。诗人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面对着苍莽辽阔的景色,想到自己一生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不由得感慨万分。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在诗句之中。

此诗的意境雄浑壮阔,气象万千,格调慷慨激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