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四年秋九月,天官门下识君时。
神都第一科中客,接踵青云愧后期。
【注释】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秋九月:九月初。
天官门下:指翰林院,即皇帝的秘书处。
识君时:认识您的时候。
神都:指北京。第一科中客:第一科进士及第。
青云:喻官位。
愧后期:惭愧自己来得晚。
【赏析】
这首诗是黄仲玉为他的同榜同年写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自己考中的欣喜和对前辈的敬重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正统四年秋九月,天官门下识君时。
神都第一科中客,接踵青云愧后期。
【注释】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秋九月:九月初。
天官门下:指翰林院,即皇帝的秘书处。
识君时:认识您的时候。
神都:指北京。第一科中客:第一科进士及第。
青云:喻官位。
愧后期:惭愧自己来得晚。
【赏析】
这首诗是黄仲玉为他的同榜同年写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自己考中的欣喜和对前辈的敬重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卢沟桥 卢沟桥,又名广济寺桥,位于北京市西南部长河之畔,横跨永定河。它建于明代,是一座石拱桥,桥身长约105米,宽约8米,是北京著名的古桥之一。卢沟桥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据史书记载,卢沟桥始建于金朝末年,当时为防敌侵扰而建。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加固,成为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要地。在元、明、清三代中,卢沟桥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沙水相荡潏,晴宵飞彩虹。
【注释】: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二:雅量每期黄淑度,正人应愧薛居州。 斯文四海知同调,且喜京华并辔游。 【赏析】: 此诗为颂扬友人之词,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与敬佩之情。 “雅量每期黄淑度,正人应愧薛居州”。黄淑度是黄宗羲的字,薛居州是薛瑄的字,二人都是明朝著名的儒学大师。诗人以赞美黄宗羲、薛瑄这两位儒圣为引子,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敬仰。 “斯文四海知同调,且喜京华并辔游。”斯文即儒家经典
解析: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天衢连日踏尘埃:天衢,指天路或大道,意味着连续数日行走在道路上。"踏尘埃",形容行走时尘土飞扬的景象。 - 忽听萧萧夜雨来:萧萧,风声。突然听到夜晚的雨声。 - 明日况逢重九节:明日,即未来的日子。"重九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好怀应为大参开:好怀,心情愉快。"大参",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是指高级官员或重要人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描述了衍圣公孔彦缙的亭子被雨水滋润,百花盛开,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译文:小亭子垒石台,绕着亭子的时雨让百花开放。一襟道气清如许,更挹幽香满座来。 注释:小亭子,指衍圣公孔彦缙的亭子。石台,指亭子上的石台。绕亭时雨,指时雨滋润着亭子,使之更加美丽。百花,指的是各种花朵。道气,指的是孔彦缙的品德和气质。清如许,形容其道气清高。更挹,意思是更加挹取。幽香
注释:这四棵小柏树被移栽到庭院中,它们的位置是拱把余,一排排列植在台阶边。它们应该能得到充足的雨露滋养和培养,直干挺拔的枝条一定会争着耸入碧空的云霄。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四棵小柏树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四柏移来拱把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四棵小柏树的形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一行分植傍阶除”则展现了作者对庭院布局的独特见解,通过将小柏树分植于不同的位置
临朐分司四小柏二首其一 解是平生独爱材,新移四柏后堂栽。 悬知数百年来后,应有清阴满宪台。 注释:我一生钟爱松树,最近我将四棵大松移植到后堂种植。虽然不知道数百年后会怎样,但我相信这些松树肯定会在御花园或衙门里茂盛生长,为后代留下阴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以及他对新植松树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解是平生独爱材”和“新移四柏后堂栽”两句,点出了自己对松木的偏爱
【注释】松鹤图:指画中的松树和仙鹤。 忽惊:突然,意外地。 潜蛟:隐藏在水下的蛟龙。 云气阴森:云彩浓密阴暗。 爽气飘:清凉的风。 霜雪不知: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霜雪。 长年惟有:只有,只有鹤能。 巢:栖身之处。 赏析:此诗以松鹤为题,写一幅松林中栖息着一群仙鹤的图画。诗人通过描写松林中的鹤与蛟龙相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幽深,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