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南州老铁冠,霜台底物可为欢。
只应九畹滋新种,时采幽香满把看。
【注释】
①南州:指京城长安。②铁冠:指铁做的冠冕。③九畹:汉代以土地面积计亩,十夫为一畹,九畹即十分之一公顷。④滋:培养。⑤时采:随时采摘。⑥把:持,执。⑦赏析:此诗是作者借咏兰自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题咏兰,抒写了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
几岁南州老铁冠,霜台底物可为欢。
只应九畹滋新种,时采幽香满把看。
【注释】
①南州:指京城长安。②铁冠:指铁做的冠冕。③九畹:汉代以土地面积计亩,十夫为一畹,九畹即十分之一公顷。④滋:培养。⑤时采:随时采摘。⑥把:持,执。⑦赏析:此诗是作者借咏兰自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题咏兰,抒写了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卢沟桥 卢沟桥,又名广济寺桥,位于北京市西南部长河之畔,横跨永定河。它建于明代,是一座石拱桥,桥身长约105米,宽约8米,是北京著名的古桥之一。卢沟桥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据史书记载,卢沟桥始建于金朝末年,当时为防敌侵扰而建。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加固,成为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要地。在元、明、清三代中,卢沟桥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沙水相荡潏,晴宵飞彩虹。
【注释】五友:指五种朋友。五首:五首诗,即五首赠友诗。簇簇:形容丛生的花朵密集的样子。有客:谓有客人来到宪台。徘徊:在旁走动,犹豫不决。若在:如果。花前发:比喻朋友来访。新知:新交的朋友。次第开:依次开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好友的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美好祝愿。 首句“簇簇新丛傍宪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簇簇的新菊丛生在宪台旁,生机盎然,色彩斑斓。这里的新菊
《怀沅州五友五首其一竹》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代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劲节虚心独耐看,霜台三载伴清欢。” 解释:竹以其坚韧的节操和虚心的品格引人注目,它在霜台上孤独地陪伴着清欢的时光。 - 第二句:“今朝朔北遥相忆,谁与萧萧共岁寒。” 解释:在遥远的北地,我思念着你,谁能与我一同经历岁月的严寒? - 第三句
【译文】 正当花季时节却不得不与他们分别,那美丽的窗子已经长出新枝。 蓟南腊月的霜就像雪一般洁白,我们相对吟诵着诗歌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注释】 ①怀:思念。 ②绮窗:华丽的窗户或帘幕。 ③“蓟南”句:指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④对:面对,相对。 ⑤“长吟”句:指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要长声吟诵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赏析】
注释:镜子里的荷花颜色一色都是盛开着的,高高的荷叶倚靠在醉意中。采来的鲜花谁能够识得我的心情像水一样清澈,拿着它送给朋友聊以代替驿使梅花。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友情。诗中“莲”是五友之一,即“莲、菊、梅、兰、竹”。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镜中,荷花全部盛开了,高高的荷叶倚靠在一起,仿佛是在醉酒之中。而采来的鲜花,又有谁能识得我的心情像水一样清澈呢?于是,我拿着它
又题五友五首 其二 梅注释:红白双梅,在户外横着生长。看花看叶,心情都变得清雅。 今秋只恐归期近,担心离别的日期即将到来。重叠题诗寄别情,多次写诗表达我的惜别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梅花的一种赞美。首先,诗人描绘了梅花的外貌特征:红白双梅,在户外横着生长。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看到梅花的心情变化:看花看叶,心情都变得清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担忧和惜别之情:今秋只恐归期近
注释:三年后的乌府,竹已经成了一片树林,它们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坐在树下,就能听到竹子清脆的声音响彻云端。 赏析:本诗描写了作者在乌府三年的成长历程。首句写“竹”,用“三年”的时间来修饰,突出了作者与竹的亲密关系。第二句写“竹”的“笋”,从粉箨到新梢,层层递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的生长过程。第三句写“竹”的“林”,用“足风雨”和“彻云端”来描绘出竹的强大生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