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霜台与众疏,相亲惟有圣贤书。
绿云满院苍苔合,自喜能兼吏隐居。
【注释】遣兴: 遣,打发;兴,兴致。霜台:指官府的庭院。众疏:与众人疏远。圣贤书:圣人、贤人的书。绿云:指院中花草,因绿苔密布,故称。苍苔合:青苔满地。自喜能兼吏隐居:意思是自己能够兼有官吏和隐居者两种生活情趣。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七绝。首句写诗人与官府的疏远,次句写诗人与世俗的隔绝,三句写诗人的清高自傲,末句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全诗意境幽雅,情调清丽。
永日霜台与众疏,相亲惟有圣贤书。
绿云满院苍苔合,自喜能兼吏隐居。
【注释】遣兴: 遣,打发;兴,兴致。霜台:指官府的庭院。众疏:与众人疏远。圣贤书:圣人、贤人的书。绿云:指院中花草,因绿苔密布,故称。苍苔合:青苔满地。自喜能兼吏隐居:意思是自己能够兼有官吏和隐居者两种生活情趣。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七绝。首句写诗人与官府的疏远,次句写诗人与世俗的隔绝,三句写诗人的清高自傲,末句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全诗意境幽雅,情调清丽。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注释】: 黔阳:地名。春日:季节。杂咏:诗体名。六首:指《黔阳杂咏》中的六首诗。其一:序数词“一”加在篇名之前,称第一首,以下类推。满庭落叶似深秋:满庭落叶如深秋的树叶纷纷飘落,好像深秋天气一般。好鸟鸣时地转幽:鸟儿啼叫的时候,天旋地转,显得十分幽静。坐对青山才咫尺,会登绝顶望中州:坐在青翠的山前只有几步之遥,想登上山顶俯瞰远方的中州。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黔阳(今属贵州贵阳)时的即兴之作
风起杨花满院飞,翠屏门外送清辉。 蛮中好景非吾土,春燕来时客未归。 注释: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的作品《黔阳春日杂咏六首》中的第二首。 - “风起杨花满院飞”描绘了一个场景,当风吹起时,杨树上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整个院子都被杨花覆盖了。 - “翠屏门外送清辉”形容窗外的景色如同画卷般美丽。 - “蛮中好景非吾土”,表达了作者对异地美景的欣赏,但同时也感到有些遗憾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其三 注释: 黔阳:今属贵州省,在湖南省西部。 客:作客,此处指流寓。 前是秋冬后是春:前年是冬天和秋天,去年则是春天。 新绿满庭清昼永:庭院中一片新绿,长日的白昼也显得悠长。 好风时复送香尘:美好的春风时不时地送来阵阵芳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黔阳度过春夏之际的景象。第一句“两年三度客黔滨”,诗人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两年时间,这三年里他多次来到这个美丽的黔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池边笋生:池边的竹子开始抽芽了。池:池塘。竹:竹子。生:长出。 贪看物理添新趣:贪图欣赏自然界的万物变化而增添新的情趣。物理:自然界的变化和现象。 译文:池塘边上的竹子刚刚抽芽,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在池塘边生长起来。 赏析: 诗人以“绿锦池塘春已深”起兴
靖州道中溪水清驶可爱 靖州,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道中,指的是行走在路上时所见的景象。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在靖州的路上所见的溪流景象。溪流水清,流速很快,给人一种清冽的感觉。 石淙急泻响奔雷,溅沫跳珠雪涌堆 石淙,指岩石上的洞穴,水流从中倾泻而下。急泻,表示水流速度很快。响奔雷,形容水流的声音如同打雷般震耳欲聋。溅沫跳珠,形容水流撞击到石头上,形成的水滴飞溅。雪涌堆,形容水流冲击到石头上
注释: 肩舆千仞历峥嵘,朔雪寒云杳霭中。 - 这句诗描述了在风门岭中,人们乘坐的肩舆历经了千仞的陡峭山崖,穿越在寒冷而洁白的雪花和缭绕的云雾之中。 远近东西浑不辨,只疑犹未辟鸿蒙。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风门岭上所看到的景象让人感到迷惑,远处和近处、东方和西方都看不清楚,仿佛世界还没有被开辟出来,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