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林泉乐太平,洛阳谁不爱先生。
严寒暑雨何曾出,温暖清凉却解行。
金谷风和吹道服,铜驼雨霁隐车声。
行窝十二闲游处,父老儿童喜送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读邵伯温的《击壤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二首后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邵伯温,字平仲,自号白云先生。元朝人,曾任太常寺丞。他的作品有《邵氏闻见后录》。《击壤集》是邵伯温在元至顺年间(1330—1334)编著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集,内容涉及宋、辽、金、元等朝的史实和人物。《击壤集》中收集了当时许多散失在民间的有关历史的传说与轶事,其中有不少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邵伯温曾游洛阳,对那里的山川名胜十分熟悉。他在《击壤集》的《行窝十二图记序》中曾说:“予尝游洛阳之西,登龙门山,俯视洛水,而洛水之南,有石洞焉。其上皆石壁峻削,下有穴,若门然。予问于老僧。曰:‘此所谓龙门也。’予乃取笔画之,以为行窝,今呼之曰‘十二景’。”邵伯温的这组诗就是描写洛阳的“十二景”的。邵伯温的《击壤集》共有十卷,共收作品295篇,其中“十二景”诗就有12首。

邵伯温和杜甫一样都以关心国家兴亡为己任,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爱国热情。邵伯温的《击壤集》,就是通过描写洛阳“十二景”,来表达他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关怀。

首句“笑傲林泉乐太平”,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得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林泉”指的是山林和泉水,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居住的环境。“笑傲”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达观。

第二句“严寒暑雨何曾出”,描绘了一个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严寒暑雨”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变化,而“何曾出”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变化的淡泊和超然。

第三句“温暖清凉却解行”,进一步描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理解。这里的“温暖清凉”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四季更替,而“却解行”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理解。

第四句“金谷风和吹道服”,描绘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金谷”是一个地名,而“道服”则指的是古代士人的礼服。这里的“风和”可以解释为风和日丽,而“吹道服”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

第五句“铜驼雨霁隐车声”,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铜驼”是一个地名,而“雨霁”则表示雨水已经停止。这里的“雨霁”可以解释为雨水已经停止,而“隐车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

第六句“行窝十二闲游处”,继续描绘了洛阳十二景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行窝”可以理解为作者居住的地方,而“十二闲游处”则指洛阳的十二个美丽景点。

第七句“父老儿童喜送迎”,描绘了洛阳人民对作者的喜爱和欢迎。这里的“父老”可以理解为当地的老年人,而“儿童”则表示当地的孩子们。这里的“喜送迎”可以解释为对作者的热烈欢迎和欢迎。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十二景的描绘,表达了邵伯温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