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南来几日留,纳溪小县纳溪头。
市衢寥落人何少,宪府荒凉境自幽。
六诏云山随地远,三巴烟水接天流。
只今溪洞犹多梗,五月南征忆武侯。
【注释】
纳溪,即今广西的象州。南来:指诗人从岭南来到此地。几日留,几天停留。纳溪小县,指象州县。纳溪头,地名。市衢寥落,市场荒凉冷落。何:疑问代词,谁。宪府,指节度使治所。荒凉境自幽,指象州地方偏僻荒凉。六诏云山,指云南六个少数民族首领的领地。三巴烟水,指四川、贵州、云南三个方向。接天流,形容水流广阔。只今溪洞犹多梗,现在那些溪洞仍然有很多阻隔。五月南征忆武侯,指诸葛亮当年在五丈原屯兵北伐中原时,曾对部下说:“吾死之后,葬于五丈原之北”。后来人们就用“诸葛武侯”或“卧龙先生”来称颂那些为国效力的贤能之士。
【赏析】
《纳溪》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诗人离开南方后到象州作官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到达象州的时间和地点。“持节南来几日留”,是说自己奉朝廷的命令出使南方,已经在那里逗留了好长一段时间。“纳溪小县纳溪头”,点出了自己的目的地是象州县(今属广西)。
第三句写自己的所见。“市衢寥落人何少”,市场上冷冷清清,行人寥寥无几。这句中“寥落”一词写出了象州县的萧条景象,“何少”一词则写出了象州县的空旷寂静。而这种空旷寂静又与前文的“南来”“留”相呼应,更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接着四句写自己对当地环境的观感。“宪府荒凉境自幽”,指的是象州县虽然荒凉,但环境幽静,没有战乱。“六诏云山随地远”,是指云南六个少数民族首领的领地,这些地方遥远难测。“三巴烟水接天流”,“三巴”,指四川、贵州、云南三个地区。这句的意思是说,那地方有如烟雾笼罩着江水,一直延伸到天际。这几句描绘了象州县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只今溪洞犹多梗,五月南征忆武侯”,是说现在的溪洞还有很多阻隔,自己怀念诸葛亮当年在五丈原屯兵的情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