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每爱宽平地,已向中州住七年。
莫道功名当早岁,且看禾黍熟秋天。
萧萧满地收霜穗,整整成摞积晚烟。
浊酒一壶劳僮仆,素餐深恐愧前贤。
作者以农人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喜爱宽平田地的心情,已经定居于中州七年,但并不认为功名应当在年轻时期就取得,而是要看禾黍成熟的季节。他看到
为农每爱宽平地,已向中州住七年。
莫道功名当早岁,且看禾黍熟秋天。
萧萧满地收霜穗,整整成摞积晚烟。
浊酒一壶劳僮仆,素餐深恐愧前贤。
作者以农人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喜爱宽平田地的心情,已经定居于中州七年,但并不认为功名应当在年轻时期就取得,而是要看禾黍成熟的季节。他看到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事的诗。首联描绘了西郊的秋色,颔联写农民在田里收割庄稼的情景,颈联写了收获的粮食可以供客廪使用,尾联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答案】 ①西原:指西郊。②生凉:产生凉意。③被陇黄:指禾黍长满了山野。④穫(hè):割取,采摘。⑤风烟:指田野上吹来的风和飘浮的烟雾。⑥雁鹜:大雁、野鸭等水禽。⑦客廪:客人的粮仓。⑧南阳:地名,这里指隐居之地
酬黄养正韵 翰苑香名乂已闻,蓟门秋晚又逢君。 孤城木落虫吟月,旅馆风来雁唳云。 眼底江山期共赋,马头岐路惜重分。 辽西不久留才子,昭代如今正右文。 【注释】 1. 翰苑:指翰林院,古代朝廷中负责起草文书的机构。 2. 乂:治理,管理。 3. 蓟门:古地名,今北京一带,因地近山海关而得名。 4. 孤城:形容边塞上的一座孤独的城池。 5. 木落:树叶凋落。 6. 虫吟:虫子鸣叫。 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然后所选答案。本题中,“芜园不复栽红药”,是说旧日的芜园不再栽种红药了。“闲馆曾经看素书”是说曾经在闲居时读过素书。“自从雕鹗因风去,水色山光思有余”是说我自从像雕鹗那样乘着风云远逝之后,眼前水色山光依然使人思绪万千。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访旧游情,感慨颇多
双凫缥缈上青霄,令尹朝天不惮遥。 密县于今思卓茂,淮南自昔想时苗。 玉阶仗引龙旗合,宝殿香浮雉扇高。 鸿雁近秋多健翮,佳章早慰此心劳。 注释: 1. 双凫缥缈上青霄:形容飞鸟飞翔的样子,仿佛是两只白色的大鸟在天空中飘荡。 2. 令尹朝天不惮遥: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官职)子文,他曾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长途跋涉,不畏艰险。 3. 密县于今思卓茂: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卓茂
【注】 荥阳:指荥阳城。咏古八首:指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登荥阳古城》等八首诗。其八:第八首。回合(huíhé):山岭曲折环绕貌。涧壑(jiànhè):山间的溪流沟壑。翕张(yīchē):收敛舒散,比喻用权谋。汉祖:指刘邦。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六载(747),诗人在长安任刑部侍郎时所作。 前四句写荥阳古城的地势、水景和历史遗迹,意在表明荥阳是天下名胜之地,历史上有英雄出现,而如今却成为废墟
【注释】 荥阳咏古八首:即《题画》,共八首。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县。唐时为郑县地,属荥阳郡。 其七:序号为第七,即第七首。 隧道庄姜:指郑国大夫公孙段之母庄姜。据《左传》记载,庄姜是周宣王的妃子,生有文在其手曰“辛”,故名庄姜。后来嫁给郑武公为妻,生庄公、共叔段。庄公死后,庄姜与共叔段争夺君位,庄公被杀。庄姜又生大姬,是为厉夫人,生子寤生。后庄公去世,大姬被立为昭公。共叔段又发动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