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漫沧州北,舟行逆水迟。
连林秋柳瘦,接翅晚鸦稀。
原野波涛减,人家生理微。
端居对明烛,深念莫相违。
沧州舟中
澶漫沧州北,舟行逆水迟。
连林秋柳瘦,接翅晚鸦稀。
原野波涛减,人家生理微。
端居对明烛,深念莫相违。
注释:
- 澶漫:形容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沧州:地名,位于今天中国河北省东南部。北:方位词,指北方。
- 逆水迟:逆流而上,速度较慢。
- 连林秋柳瘦:形容树林中秋天的柳树随风摇曳,显得有些瘦弱。
- 接翅晚鸦稀:傍晚时分,鸟儿归巢,乌鸦数量减少,天空显得更加空旷。
- 原野波涛减:原野上的波浪变小,水势平缓。
- 人家生理微:农家人的生活逐渐变得简单,经济来源有限。
- 端居:静坐不动,形容一个人独自坐着思考或休息。
- 明烛:明亮的蜡烛。此处可能指的是读书时点着的蜡烛,以便于夜读。
- 深念莫相违:深深地思念对方,但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意。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乘船途中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切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首句“澶漫沧州北”,通过“澶漫”二字,描绘了河水缓慢流动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悠扬的感觉。“沧州北”则明确地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
“舟行逆水迟”描述了船只逆流而行,行进较慢的情景。这里的“逆水”与前面的“澶漫”形成了对比,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寂感。
第三句“连林秋柳瘦”形象地描绘了秋天里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给人以凄凉之感。“瘦”字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萧瑟气息。
第四句“接翅晚鸦稀”则转向了天空,描绘了傍晚时分,鸟儿归巢,乌鸦数量减少,天空显得更加空旷的画面。这里的“接翅”与“晚”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第五句“原野波涛减”,“原野”与上一句的“沧州北”相呼应,继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而“波涛减”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力量。
第六句“人家生理微”则转向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里“人家”代指普通百姓,“生理微”则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水平逐渐降低,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最后一句“端居对明烛,深念莫相违”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他静坐在灯下思考或休息,深深地思念着远方的人,但却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意,表达了一种矛盾而又坚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沧州地区的风景,并通过这些风景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