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岫无边翠,湘流不尽清。
香兰屈子赋,苦竹鹧鸪声。
风景当年事,云霞万古情。
沙头旧鸥鸟,谁肯与寻盟。

乔口溯流往长沙

【注释】乔口:指水名。沙头:指湘江入洞庭湖之处。寻盟:指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译文:我乘船溯湘江而上,想去长沙。

赏析:此诗为诗人自叙离京赴湖南途中所见的景色。首句写水路行程之远;次句写江水清澈见底;三、四句写沿途所闻所见;五、六句由景生情,感慨人事已非;结句以景语作结,意在言外。全诗写景细腻,抒情真挚。

楚岫无边翠,湘流不尽清。

【注释】楚岫:指山。屈子:指屈原。苦竹鹧鸪声:传说屈原被贬后常吟《九歌》,其中一首叫《湘君》。

译文:远望群山连绵,青翠欲滴,江水澄澈,碧波荡漾。

赏析:此两句写诗人乘船溯湘江上行时,看到一片青山翠柏和一条碧波万顷的江水。“楚岫无边翠”是说山连山,没有边际,而山色青翠欲滴;“湘流不尽清”是说湘江流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而且水流非常清澈。这两句写景十分传神,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秀丽多姿,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香兰屈子赋,苦竹鹧鸪声。

【注释】香兰:即兰花。屈原:楚国诗人,相传其作品有《离骚》《天问》等。苦竹:即苦竹箭,又名巴东箭。

译文:闻到阵阵兰花清香,听到《离骚》《天问》般的歌声。

赏析:此句写诗人行至一处,听到阵阵兰花香气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等诗歌声调的歌声。“香兰”和“屈子赋”都是借喻屈原的诗,“苦竹”则是用典,暗指屈原被谗放逐之事。《离骚》《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此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诗人耳畔传来的音乐,虚写诗人听到的诗句。诗人在行船途中能听到如此美妙的乐曲,不禁想起屈原的爱国诗篇,更引起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哀叹。

风景当年事,云霞万古情。

【注释】云霞:云彩和朝霞。当年:指屈原当年被贬之时。

译文:眼前美景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那些云彩和朝霞都充满了万古长存的深情。

赏析:此句是说眼前美好的风景勾起了诗人对屈原当年被贬时的往事的回忆。这里的“风景”指的是自然景观,而“当年事”则是借用屈原被贬的故事。此句既点出了眼前的景物,又表达了诗人因景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云霞万古情”,是说那些美丽的云彩和朝霞都充满了永恒的情感,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屈原永恒不变的爱国情怀的歌颂。

沙头旧鸥鸟,谁肯与寻盟。

【注释】沙头:沙洲上。盟:这里指结盟。

译文:在沙滩上曾经见过的鸥鸟如今还在,但是它们却不肯与我结成朋友,与我一起共谋大业。

赏析:此句是说诗人来到湘江边的沙滩上,看见一群鸥鸟在飞翔嬉戏,但它们并不理睬诗人,也不与他结成朋友。“沙头旧鸥鸟,谁肯与寻盟”中的“寻盟”是指寻求知己、建立同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自己有志向抱负,但鸥鸟不接纳他,他也就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同奋斗了。此诗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将来会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要为国家的前途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