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稳栖一亩宫,腥膻末洗怒群雄;
纲常全赖好男子,名誉半归亡是公。
破屋琴书风瑟瑟,空山薇蕨雨蒙蒙;
知君不是耽枯寂,成败兴衰慧眼中。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庄伏之的次韵之作,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以下是逐句释义:

首句

  • 何处稳栖一亩宫?
  • “何处”指的是何处安身立命,即在何处定居生活。“稳栖”意味着稳定地生活。“一亩宫”指的是一个小院子或居所。这里的“一亩宫”可能象征着朋友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 腥膻末洗怒群雄?
  • “腥膻”通常指的是腥臭的食物或气味,这里可能比喻乱世中的混乱。“未洗”意味着尚未被清洗或消除。“怒群雄”指的是愤怒的群雄,可能是指那些心怀不满的人群。这里的“怒群雄”表达了对乱世中人们愤怒情绪的关注。
  • 注释: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身处乱世的担忧,希望他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不被纷乱的世界所困扰。

次句

  • 纲常全赖好男子?
  • “纲常”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社会的道德规范或伦理秩序。“好男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诗是在询问这个社会是否还需要这样的好男子来维持纲常。
  • 注释: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秩序的担忧,认为社会的安定需要有道德品质高的好男子来维护。

三句

  • 名誉半归亡是公?
  • “名誉”指的是名声和荣誉。“半归”表示部分归于。“亡是公”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他提倡礼义廉耻,被视为道德的象征。这句诗是在问,名声和荣誉是否都归功于孔子这样的人。
  • 注释: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誉归属的思考,认为名声和荣誉不应只归功于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应该由整个社会共同维护和承担。

四句

  • 破屋琴书风瑟瑟;
  • “破屋”可能指的是破旧的屋子,也可能是形容环境艰苦。“琴书”指的是琴和书籍,是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只有破旧的屋子和琴书相伴。
  • 注释:
  •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简陋的环境和清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条件不充裕的感慨。

五句

  • 空山薇蕨雨蒙蒙;
  • “空山”可能指的是荒凉的山野。“薇蕨”指的是薇菜和蕨菜,是山野中的植物。“雨蒙蒙”描述了细雨纷纷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山野中的自然景象,雨蒙蒙的细雨使得山野显得更加幽静和神秘。
  • 注释:
  •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六句

  • 知君不是耽枯寂;
  • “知君”指的是了解你,表达一种亲近和关切。“不是”表示否定。“耽枯寂”指的是沉溺于孤独和寂寞之中。这句诗是在告诉朋友,不要沉溺于孤独和寂寞之中,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 注释: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劝诫,希望他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让寂寞和孤独占据自己的内心。

七句

  • 成败兴衰慧眼中;
  • “成败兴衰”指的是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败。“慧眼”指的是敏锐的洞察力。这句诗是在说,只有具备敏锐洞察力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成败兴衰。
  • 注释:
  • 这两句诗强调了智慧和洞察力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之作,通过对朋友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理解,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