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作山中寂寞游,出门无数在双眸。
纸旂惊雀闲禾稚,竹壁防鱼断涧流。
蛙鼓争鸣春雨后,蠛春如织晚风头。
策牛荷蓧归人急,树杪炊烟暝未收。
【诗句释义】
自板桥过雷峰书所见
想作山中寂寞游,出门无数在双眼。
纸旗惊雀闲禾稚,竹壁防鱼断涧流。
蛙鼓争鸣春雨后,蠛春如织晚风头。
策牛荷蓧归人急,树杪炊烟暝未收。
【译文】
从板桥经过雷峰寺时看到的景象
想去山林中做孤独的游玩,却见眼前有许多双眼睛。
纸旗惊飞了麻雀,田间儿童玩耍的孩童。
竹壁上有鱼,水涧被隔断了去路。
蛙鼓声声传来,春天雨后的景色;
细雨蒙蒙,傍晚吹来的风中夹着丝丝缕缕轻纱。
策杖而行的牧童,急忙赶回家去,炊烟缭绕在树尖上还未散尽。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从雷峰寺经过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深隽永,富有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点出主题,即“欲作山中寂寞游”,但作者并没有立即付诸实践,而是先“出门”。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他既想独处林泉,又想外出看山观水,两者相矛盾,而最后决定还是出门,因为“出门无数在双眸”(出门看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这就为下面四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写出门后所见。“纸旂”指用纸糊成的旗帜,这里指篱笆或篱笆上挂的网罗之类物事;“雀”“禾稚”则分别指鸟雀和刚出穗的稻秧。两句的意思是:这些事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使“出门无数”的双眸目不暇给。“竹壁防鱼”一句,意思是说竹墙是为了防止鱼进入涧水而建造的;“断涧流”则表明水势凶猛,不可阻挡,因此也难以通过。这句写的是山间环境的特点。“闲禾稚”“断涧流”都是对环境的描写,但前者是写景,后者是议论。“闲”字用得非常妙,它既写出禾苗长得很茂盛,又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气氛,与前句中的“无数”两相对照,更显出“无数”的多。
五六句继续描绘景象。“蛙鼓争鸣”是说蛙儿们争相鸣叫,好像正在比赛谁的叫声更大;“春雨后”是说春雨过后,天还没有放晴,所以有“争鸣”之声。“蠛春如织”,意思是说春雨过后,细雨如丝,密密地笼罩着大地;“晚风头”,则是指夕阳已经西下,风还在刮着。这两句是写景。“争鸣”、“如织”、“晚风头”等词都极富动态,生动传神地描画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春日傍晚的景色。
七八两句写归途。“策牛荷蓧”是说骑着马赶牛,背着草捆。“归人急”是说赶路的人急于回家。“树杪炊烟暝未收”是说傍晚时分,树上的炊烟才刚刚升起,还没有完全消散。“树杪”指的是树梢。“暝”是黑的意思。这两句写归途,但写得极为含蓄,不直接写归家情景,只是写归途上所见的景物,让人想象出归家的情景:傍晚时分,树上的炊烟才刚刚升起,还未完全消散……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意境之幽深。全诗虽只寥寥二十个字,却把一个山村风光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结尾两句:“策牛荷蓧归人急,树杪炊烟暝未收。”更是以景结情,言简意丰,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