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岭峨峨万树松,曾于学士寄高踪。
即看济美如伊陟,况复匡时起卧龙。
锡命定从三殿下,仙凫遥向两阶逢。
在封不久淹才子,此去应闻禁御钟。
诗句原文:
樵岭峨峨万树松,曾于学士寄高踪。
即看济美如伊陟,况复匡时起卧龙。
锡命定从三殿下,仙凫遥向两阶逢。
在封不久淹才子,此去应闻禁御钟。
译文:
樵岭上巍峨的万棵树松翠绿挺拔,我曾寄望于学士高远志向;如今看到您能像伊陟一样治理国家,更有望像卧龙一样辅佐君王。您的任命将从三殿下发出,神仙般的仙凫将向着两阶飞来。您在朝廷任职时间不长,却已闻名才子,此次离去必将听到宫中的钟声。
注释:
- 樵岭峨峨万树松: 描述山峰之高峻、树木之茂密。
- 曾于学士寄高踪: “曾”是过去的意思,“学士”通常指有学问的读书人,“寄高踪”则表达了对某人志向高远的期望或赞美。
- 即看济美如伊陟: “即看”表示即将实现的愿望,“济美”意为治理国家使其美好,“如伊陟”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贤者,这里用来比喻对方的治国能力或德行。
- 况复匡时起卧龙: “况复”为“况且”,表达递进关系,“匡时”意为辅佐君主纠正时弊,“起卧龙”则可能是借用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形象,表示对方将大有作为。
- 锡命定从三殿下: “锡命”指的是皇上的旨意,”三殿下”可能意味着皇帝的第三子或亲近的皇子,这里暗示对方的地位或权力。
- 仙凫遥向两阶逢: “仙凫”通常指神话中的鸾凤一类的神鸟,“两阶”可能是指皇宫中的重要台阶,这里的“逢”有偶遇之意,形容对方与皇宫有某种奇妙的相遇或缘分。
- 在封不久淹才子: “在封”可能是指被封为某职位,“淹才子”则是说才华横溢,这里强调对方的学识和才能。
- 此去应闻禁御钟: “此去”指的是对方的离去,“禁御”指皇宫内禁卫森严的地方,“钟”在这里可能是指钟声,寓意着对方的离开将引起宫廷内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隐喻政治抱负和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重用后的美好祝愿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如“樵岭”、“万树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学士”、“伊陟”和“卧龙”等词汇则暗喻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文学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