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淹建水,无复画麟台。
学有雕龙辨,人非展骥才。
茂陵长卧病,栗里竟归来。
往事穹碑在,松风起暮哀。
长汀李大尹挽词 其二
一从淹建水,无复画麟台。
学有雕龙辨,人非展骥才。
茂陵长卧病,栗里竟归来。
往事穹碑在,松风起暮哀。
【注释】
建水:指福建建瓯,是宋代名儒朱熹的故乡。
麟台:指汉代太学。
学有雕龙辨:指学问高深,善于分析文章的优劣。雕龙:指《文心雕龙》。
茂陵长卧病:指汉文帝(刘恒),他因身体不好长期卧病在茂陵宫中。
栗里: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是孔子的故乡。
穹碑:指刻有“汉丞相匡衡”字样的石碑。
【赏析】
这首悼亡诗,前两句写逝者生前的政绩与身后萧条的景象,后两句写对死者的思念。此诗以悲悼为主调,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以“学有雕龙辨”领起,点明题意,为下句作铺垫。诗人追忆李大尹生前治绩,认为其学深而才高,能够辨别文章的好坏,这既是对他生前治绩的称颂,也暗含着对其早逝的惋惜。“人非展骥才”,则是对李大尹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的形象概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未得施展的遗憾之情。
诗人将目光投向过去,回忆了李大尹在任期间的政绩。“茂陵长卧病,栗里竟归来。”李大尹因病长期卧病在茂陵宫之中,然而他的才华并未因此而埋没,反而在归乡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往事穹碑在,松风起暮哀。”诗人感叹道,尽管李大尹生前的政绩已经化为乌有,但他在世时的遗物——穹碑仍然矗立在那里,而那些松树林中的松风却依然在黄昏时低吟浅唱,仿佛在诉说着他生前的故事和遗恨。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回忆李大尹的政绩与才华以及对其早逝的惋惜之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功业难成的感慨和无奈之情。整首诗既有对故友的缅怀之情,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