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静柴扉,山光锁翠微。
紫牵江荇带,红落渚莲衣。
卧病无人问,思家有梦归。
相看沙上鸟,去住两忘机。
诗名:秋日写怀
黄仲昭,明代福建莆田人,字潜,自号未轩。官至江西提学佥事,一生仕途虽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其诗作《秋日写怀》,以秋日为背景,抒发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一开篇“一官南北总穷途”,便点明了作者身处官场的艰难处境。他感叹自己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始终处于一种困境之中。《明史·黄仲昭传》记载,他在任翰林编修时因直言进谏被贬,后又被改任湖南湘潭知县,途中再次受杖责,最终被迫辞官。这几句简洁地勾勒出了他的政治生涯的起伏波折。
接下来“浮世逢人笑腐儒”,则表达了他对世人轻视学者的态度感到无奈。他曾直言进谏,但最终却遭受到打击,甚至被贬为“腐儒”的代表。这两句透露出他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囊里无钱还药债”,反映了他生活的困顿。尽管他有着丰富的学识和才华,但在官场上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这句诗揭示了他对于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两句“相看沙上鸟,去住两忘机”,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他似乎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纷争,只有大自然与他相伴。然而,这种平静的背后,却暗藏着他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