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高槐噪暮蝉,芸窗书客思悠然。
时危已幸身无辱,性达何忧路未便。
鱼蠹入书循简缺,蛛丝有网遍窗延。
此时一物无相染,莫是渠家得趣禅。

【注释】

寄葆光子偈:葆光子,即葆光,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写给葆光的,所以用“偈”这种佛教经文的文体。秋雨高槐噪暮蝉,芸窗书客思悠然:秋天的雨滴敲打着树冠上的高槐树叶发出声音,傍晚时分的鸣声仿佛是树上的蝉在叫唤。芸窗(藏书的书窗)里坐着读书的客人,他正在沉思。时危已幸身无辱,性达何忧路未便:国家正处在危急存亡之际,我有幸能够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受屈辱;只要自己有高尚的情操和通达的才智,道路就不会走不通。鱼蠹入书循简缺,蛛丝有网遍窗延:鱼儿蛀食书籍,沿着书的缝隙进入书中寻找食物;蜘蛛则在窗子上织网,把蛛丝拉得长长的布满整个窗户。此时一物无相染,莫是渠家得趣禅:这时,连最微小的东西也不会受到污染。莫非这是佛家的“得趣禅”吗?

【赏析】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葆光的。葆光是一位僧人, 当时正被贬为吉阳令,心情抑郁,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他处境的理解及安慰。首句写景,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次句直抒胸臆,点明了题旨: 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并不感到忧愁,因为自身尚没有受到污辱。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说明原因: 由于自己有高尚的品德,又具有通达的智慧,所以不会在仕途上遇到挫折。后两句写室内环境,以鱼蠹之害与蛛丝之长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心志不摇,不为世俗所动。最后两句,诗人由室内写到室外,从对友人的劝慰转而表达出对佛家“得趣禅”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