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网飞虫,日日足充饱。
蚕丝济民生,一身不自保。
事功大异报反施,果物自为天梏之。
小人生全君子殪,若比二虫无乃似此理。
欲诘嗟,无由起。
拍阑干,双泪流。

【注释】

蛛网:蜘蛛所结之网。飞虫:在空中飞翔的虫子。日日足充饱:每天都能吃饱。蚕丝:蚕吐出来的丝。济民生:给人民生活提供帮助。事功:指工作成绩。大异报:反效果,即“作茧自缚”。天梏:自然束缚,这里指自然的制约。小人生全:君子(这里指有德之人)保全了生命。君子殪:君子死亡。若比二虫:如果和这两种虫子相比。无乃:岂不是。此理:这个道理。诘嗟:责问、责叹。起:起来。拍阑干:拍着栏杆,表示悲痛。双泪流:泪水流下。

【赏析】

这首七绝以蛛网飞虫与蚕丝织妇为题材,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蛛网飞虫与蚕妇的生活情景。蜘蛛织出的网,捕捉了空中飞翔的虫儿,使它们每日都能吃饱;而人们则从蚕丝中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四句通过对蜘蛛与蚕妇不同生活方式的描写,突出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地位。同时,这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

诗的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规律。蜘蛛织出的网,虽然能使虫儿得以生存,但最终也会成为其自身生命的束缚;蚕妇织出的丝,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样也是她们自身生命的代价。这里的“作茧自缚”、“天梏”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蜘蛛和蚕妇的命运,也暗示了人类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可能面临的困境。

诗的后四句,进一步指出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关系。既然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人类就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一味地掠夺和破坏。这里,诗人通过“若比二虫无乃似此理”这一设问,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它通过对蜘蛛和蚕妇的不同命运进行对比,揭示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