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居对寒食,遣怀出郊墅。
累累陌上坟,宿草添新土。
却望故山松,寥寥邈何许。
念彼松下人,心悲泪如雨。

岑居:隐居在山中

对寒食:面对寒食节。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古代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寒食,民间祭扫坟墓。

遣怀:抒发内心的感情。

郊墅:郊外别墅。

累累:形容多而堆积的样子。

宿草:指已过春的草。

添新土:指春雨滋润后,土地松软。

却望:回头看。

故山:故乡的山。

松:松树,此处代指南朝名士谢灵运。

遥遥:遥远的样子。

念:思念,怀念。

心悲泪如雨:心中悲伤得像下雨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写的。当时,李白已经离开京城长安三年了,他思念着家乡、亲人以及自己的朋友,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岑居对寒食”,写诗人隐居在山中的心境。岑居,即隐居。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俗,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或扫墓。诗人在这里说,自己独自在山中面对着这个节日,不禁感到孤独和寂寥。

次句“遣怀出郊墅”,写诗人在郊外别墅中寻找内心的慰藉。遣怀,即排遣心中的忧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明节日的期待,也表达了他对亲友团聚的愿望。

第三句“累累陌上坟”,描绘了清明节扫墓的情景。陌上,即田间小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清明节时,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扫墓的场景。这里的“陌上”一词,用得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而庄重的节日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宿草添新土,却望故山松”,诗人继续描述清明节扫墓的情景。宿草,指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新土,是指经过雨水滋润后变得松软的土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经过雨水的滋润,那些被遗忘已久的坟墓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同时,诗人也想起了远方的故山松树,心中不禁涌起了对它们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遥望故山松,念彼松下人”,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遥望,即远望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站在山上,远望着那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名叫松的友人。这里的“松”字,既是指那棵著名的松树,也是指那位与李白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曾经一起游历天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如今却只能在梦中相见。这种思念之情,让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清明节扫墓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