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厌到临溪,忽枉仙凫为指迷。
千里桑麻方复业,百年桃李已成蹊。
胡公祠下莺声啭,陆令堂前柳色齐。
行客匆匆未能纪,林花处处自为题。

偶过临高澹庵堂李石城大尹枉顾即行途中口占为谢

看山不厌到临溪,忽枉仙凫为指迷。

千里桑麻方复业,百年桃李已成蹊。

胡公祠下莺声啭,陆令堂前柳色齐。

行客匆匆未能纪,林花处处自为题。

译文:

我常常去临高澹庵堂,今日李石城大尹光临寒舍,本应陪同游览,但因公务繁忙无法前往,只好在这里作诗一首以表心意。

看山不厌到临溪,忽枉仙凫为指迷。

千里桑麻方复业,百年桃李已成蹊。

胡公祠下莺声啭,陆令堂前柳色齐。

行客匆匆未能纪,林花处处自为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高澹庵堂偶遇李石城大尹时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对李石城大尹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首句“看山不厌到临溪”,意为欣赏自然风光,不厌倦地走到山间溪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句“忽枉仙凫为指迷”,则是说李石城大尹突然出现,如同仙人一般,为我指引了方向。这里将李石城大尹比作仙人,是对他的尊敬和崇拜之情的表达。

第三句“千里桑麻方复业”,则是指李石城大尹治理下的家乡,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对李石城大尹治理成果的肯定。

第四句“百年桃李已成蹊”,则是说经过李石城大尹的努力,百年的桃李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句诗既赞美了李石城大尹的政绩,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美好祝愿。

第五句“胡公祠下莺声啭”,则是说在胡公祠下,莺鸟的鸣叫声清脆悦耳,仿佛在为李石城大尹的到来而欢唱。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进一步赞美了李石城大尹的政绩。

第六句“陆令堂前柳色齐”,则是说在陆令堂前的柳树,已经披上了翠绿的新装,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春天的景象,进一步赞美了李石城大尹的治理成就。

最后一句“行客匆匆未能纪”,则是说由于时间紧迫,诗人没有来得及记录下所有的美景和感悟,只能匆匆离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石城大尹的深深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展现了李石城大尹的卓越政绩和高尚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