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开五郡,本为制匈奴。
士马日南侵,发卒守边隅。
主帅多刻剥,军吏恣徵需。
一食尚不饱,安能执戈殳。
傥无内顾忧,安敢爱微躯。

【注释】: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三首,全诗意在讽刺和谴责边将的骄横暴虐。

开:指建立。

本为制匈奴:原是为了制服匈奴。

士马日南侵:指汉军经常向南方侵扰。

发卒:征发兵士。

守边隅:驻防边疆的角落。

主帅:指军中的高级将领。

刻剥:剥削。

徵需:征收财物。

一食尚不饱,安能执戈殳: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怎能拿起兵器作战。

傥无内顾忧,安敢爱微躯:倘若没有后顾之忧(即后方)的忧虑,哪里还顾及自身安危。

【赏析】:

“汉皇开五郡,本为制匈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武帝开辟了五个郡,原本是为了控制匈奴。这里的“制”字,是“制服”的意思,表示汉朝统治者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边防建设,以抵御外敌的侵袭。

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接下来的句子“士马日南侵,发卒守边隅”,描述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士兵们每天向南侵扰,而朝廷则不断征调士兵驻守边疆,这种状况让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同时,军队中也充斥着腐败现象,高级将领们常常对士兵进行敲诈勒索,使得士兵们难以安心守卫边疆。

最后两句“主帅多刻剥,军吏恣徵需”,更是揭露了军队内部的问题。许多高级将领和军吏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财,对士兵进行残酷的剥削。而士兵们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只能忍气吞声,即使一天只吃一顿饭,也难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反映士兵生活的艰苦、揭露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及批评军队内部的腐败行为,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后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