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中兴日,贤人愿仕时。
先生独不屈,此意竟谁窥。
文叔差增旧,君房亦素痴。
谋谟先已定,仁义此奚施。
即欲助为理,尤宜自得师。
诏书勤往访,谏议处仍卑。
志士宁相逼,高贤不受羁。
羊裘终隐去,鱼钓可忘饥。
炎祚嘘重焰,桐江系一丝。
云台俱泯没,严濑自清漪。
遗庙松株古,苍崖壁立危。
扁舟归老客,怅望读残碑。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严陵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世事的淡泊态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过严陵钓台”一句,诗人直接点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严陵指的是严光,东汉末年的名士,曾隐居在浙江桐庐的钓鱼台上。这里用“钓台”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汉室中兴日,贤人愿仕时”两句,诗人回忆起汉朝中兴时期,那时天下大治,贤人志士都愿意为国效力。然而,诗人却表示自己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出仕,因为他觉得现在的社会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的“先生独不屈”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坚守。

“文叔差增旧,君房亦素痴”两句,诗人以春秋时期的文叔、君房为例,说明他们虽然出身高贵,但却没有真正的才华,反而更加痴迷于功名利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诗人的生活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在钓台边钓鱼、饮酒,享受着宁静的时光。同时,他也关注着国家大事,思考着如何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即欲助为理,尤宜自得师”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有治国之才,但不愿意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相反,他更愿意从那些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那里学习。这里的“诏书勤往访,谏议处仍卑”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与他的隐居生活格格不入。因此,他选择了远离这些纷扰,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变化、生活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