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重锁三秦地,隘道曾摧六国师。
今日驿亭从夜度,却非齐客学鸡时。
【注释】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指函谷关。秦东面以制诸侯。故于此设镇:因函谷关地势险要,扼守着秦国的东部,所以在此设立关隘。
【赏析】此诗是诗人经过函谷关而作。首联写函谷关地势雄壮险要,扼守着秦国的东部,为秦立下赫赫战功;颔联写函谷关曾使六国的军队受到重创。颈联说诗人今夜从驿站出发,在月光下度过,却不是当年齐客学鸡时的情形。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函谷关的赞美之情。
雄关重锁三秦地,隘道曾摧六国师。
今日驿亭从夜度,却非齐客学鸡时。
【注释】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指函谷关。秦东面以制诸侯。故于此设镇:因函谷关地势险要,扼守着秦国的东部,所以在此设立关隘。
【赏析】此诗是诗人经过函谷关而作。首联写函谷关地势雄壮险要,扼守着秦国的东部,为秦立下赫赫战功;颔联写函谷关曾使六国的军队受到重创。颈联说诗人今夜从驿站出发,在月光下度过,却不是当年齐客学鸡时的情形。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函谷关的赞美之情。
【注释】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雁塔:即大慈恩寺的西面塔院,是唐代长安(今西安)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断流水:指曲江水中断流了,暗寓国运衰微。层空:层层叠叠。一代豪华地: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当时号称“天府”,繁华富庶,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怅望:因怀念而叹息。阴洞:指寺院的深幽之处。俯仰无穷事:指世事沧桑,变幻无穷。青冥:指高空。一断鸿:像孤鹤一样飞向远方,这里借喻作者自己。 【赏析】
【注释】 泰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曾对昭陵多次加修,所以称为泰陵。 虞舜: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尧死后由他继位为王。 汉文:西汉文帝,即孝文皇帝,名刘恒(前201-前157)。 蠲:免除。 四夷:四方少数民族。 郊庙:帝王祭祀天地的庙宇。 精:虔诚。 勤:勤勉。 问寝:问候起居。 赐对:赏赐臣子回答。 【赏析】 此诗写唐太宗李世民对唐高宗李治的怀念,歌颂他的仁德。 开头两句是说
【注释】 泰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望引哀歌:遥望昭陵唱挽歌。其一:第一首。 【赏析】 此诗是唐玄宗为已故太子李亨(即肃宗)追册为太上皇时所作。《全唐诗》收于卷六十六。 开篇四句写皇帝从都城出发去往泰山祭祀已故太子。“山陵功已奏”,说明帝王祭祖是天下大事,要通过隆重的仪式来表示对祖先的敬意。“仪卫出都城”则点出了皇帝出行的规模之大。“万姓惊相吊”,“千官泣从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理解诗意”“概括内容要点”“赏析语言特色”“分析艺术手法”“评价思想感情”等,然后依据诗句的内容、语言及情感去作答。 (1) “短棹下吴门,连朝雨色昏。”短棹:小船;吴门:今苏州市的别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乘小船顺流而下,经过几天几夜的行程,终于来到了美丽的苏州城。连着几天的雨,把天色都弄暗了
泰陵望引哀歌 其四 十载沾微禄,君恩大造同。 迂狂曾有疏,奔走竟无功。 遗诏江湖外,行舟雨雪中。 伤心违执绋,涕泪洒悲风。 译文: 十年来我一直沾着微薄的俸禄,君王的恩情如同大海一样浩渺无边。 我曾经因为迂阔狂妄而被疏远,虽然四处奔走终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君王的遗诏颁布在江湖之外,我乘船行走在雨雪交加的途中。 内心悲伤无法接受丧事的仪式,眼泪鼻涕洒落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 1. 十载沾微禄
泰陵望引哀歌 其二 【注释】 统极乾坤正,垂衣十八年。 雷霆威不失,日月照无偏。 玉几传遗训,乌号哭御筵。 中兴还有颂,千载播瑶编。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冬,为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唐代名相房琯所作的一首挽歌。 首联“统极乾坤正,垂衣十八年。”意思是说:皇帝英明神武,治理天下,统一了整个乾坤;陛下治理国家长达十八年。 颔联“雷霆威不失,日月照无偏。”意思是说
【注释】 奉候林见素都宪平蜀寇致仕三首 其二:在这首诗中,“奉侯”是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他因某种原因被罢职,所以称他为“奉侯”;“林见素”则指林见素这位朋友或同事;“都宪”,是官名,即大理寺少卿;“平蜀寇”,是指打败了进犯四川的叛军;“致仕”,是古代官员年老退休的制度。 国步艰难日,天书趣赴时。 国运艰难的日子,皇帝的命令如闪电般迅速。 金牛新战垒,白帝旧城池。
【注释】 雍:古州名,今四川广元市。 信宿:一晚上。 沈:沉没。 暝:日落时。 嘉客:好客人。 开樽:打开酒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写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首联写诗人到访的地点是武功县,在古邑的附近。“信宿”即一晚上。“雨淹留”指连日阴雨,使诗人不能按时赶到友人那里去。 颔联是诗人对所见景色的描绘。“树色沉官舍”,说明天色已晚,树木的颜色已经深暗
送徐用励侍御赴京 深春辞故国,积雨滞行装。 草色渡头满,江流天际长。 花明迎绣斧,鸟过避封囊。 樽酒情无尽,云山故故苍。 【注释】 1. 深春:指春天到了深处。 2. 辞:离别。 3. 积雨:连绵不断的阴雨。 4. 绣斧:古代帝王的仪仗之一。 5. 封囊:古代盛物之器,这里指包裹着食物或信件的包裹。 6. 樽酒:酒杯。 7. 故故:仍然,依然。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
【注释】荏苒:渐渐。江行即事二首其一:岁云暮:岁月流逝,时至晚秋。天涯腊月:远在天边的故乡正逢腊月初旬的寒霜。梦中乡路远:梦回故里,只见故乡路途迢遥。病中鬓毛疏:身染疾病,两鬓头发稀疏。水落滩逾险:江水干涸,渡口滩头越加危险。瘴深草未除:热带山林,瘴气浓重,草木皆为毒菌。独怜梅树发:在这荒凉的边地,唯有梅花独自开放,显得更加可爱。野人居:山野之人所居之地。 【赏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一要结合诗中最生动传神字词(词组)去联想诗中描摹的情景;二要联系诗中景与境(景物)去想象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三要把诗中写人的事物和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陕西作知州时所写。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陜”即陕州城,“今”指作者任陕州知州时期
【注释】:贵溪县(今属江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西南岸。贵溪有名贵的瓷器,所以又称“瓷都”,是著名的“瓷都”。贵溪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 1. 溽暑蒸人一洗空:炎热的夏季,酷热让人窒息,一扫而空。溽暑:指湿热的夏季。 2. 碧天远影见归鸿:碧空万里,远处鸿雁的影子映入眼帘。归鸿:大雁。 3. 图书小艇无官况:在图书小艇上没有官职的处境。 4.
注释: 萧疏:稀疏、不茂密。 植松庭外已婆娑:庭院里种的松树,枝叶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 赏析: 这是一首回忆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驿站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第一句诗“萧疏驿舍绕烟萝”,描绘了一个萧疏的驿站,周围环绕着烟雾缭绕的绿色藤蔓,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第二句诗“二十年前此地过”,诗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在这里度过的时光,那时的他或许还年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此诗首联写伊阙山之高与伊河之清,突出洛阳城地势之雄奇。第二联写“累朝遗迹”今已俱尽,“断堑荒郊”只存废城,写出古今盛衰的沧桑变化。“过洛阳故城”,诗人在游览中感叹历史变迁的无情,感慨人事沧桑的变幻。尾联由洛阳城而发,以“古往今来”四字总括全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盛衰兴替、世事无常的感慨。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注释、题目和作者的情感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答案。“黄河南渡陟平冈”是说诗人沿着黄河的南岸渡过去,登上了北邙山。“迤逦坡陀接北邙”是说连绵起伏的山岭延绵不断,一直伸展到北边,与北邙山相接。“一望荒丘秋草里”意思是放眼望去,只见一片荒芜的丘陵,长满了秋草
汝宁道中遇雪呈蒋升之太守 注释:汝南郡的田野在冬天少下雪,飞沙漫天,麦苗稀少。黄河以南的春天来得晚,才看到郊野原野上纷纷扬扬飘落着大雪。 译文:汝南郡的田野在冬天少下雪,飞沙漫天,麦苗稀少。黄河以南的春天来得晚,才看到郊野原野上纷纷扬扬飘落着大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汝宁道中遇到雪花时的情景。首句“畿甸一冬愁少雪”,表达了作者对京城周边地区冬季少雪的感慨。第二句“飞沙满地麦苗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