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解计台朝北阙,复司留钥赴南都。
成周召伯尝分陜,晋代陶公亦镇吴。
万里长江天共险,六朝遗迹草空芜。
庙谟方尔资黄发,莫羡扁舟范蠡图。
送诗是一首七律,共四联。首联写陶侃的仕途和功业,次联点题,三联抒发感慨,末联结合全诗意旨,抒发对陶侃的敬仰之情。
【注释】
才解计台:刚刚辞去计官。
北阙:皇宫北门,指朝中。
留钥赴南都:指陶侃受命留守京都江陵。
成周:即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的朝代,建都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成周召伯:周初召公的后人召穆公名虎,曾分陕地(今陕西渭河南岸)给晋文公重耳为食邑。《左传》僖公五年(前655)说:“秦桓公伐晋师败绩于殽(今河南偃师东),获晋侯,以归。使王孙满问之。对曰:‘君亡,能无谓乎?……’”晋文公时,晋国在河东、河内、山东西、山东等地分设九个县,称“九州”,称为“九鼎”。
晋代陶公:三国吴国大将军陶谦死后,其子曹休(孙权称吴王时封为武安侯,封吴将张辽为昌黎侯)等袭夺其爵位,并据有其地(今江苏扬州一带)。
万里长江天共险:长江水势浩渺,流经三峡至南京附近,地势险峻。
六朝遗迹草空芜:指南京一带有许多历史遗迹被破坏。
庙谟方尔资黄发:你(陶侃)的才智谋略正可资借鉴,而我已年迈(黄发,指头发变白,这里用作年老的意思)。
莫羡扁舟范蠡图:不要羡慕范蠡泛舟五湖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378年(东晋成和元年)春,当时诗人已离开东晋朝廷回到家乡,但不久又被任命为征虏将军,都督江州、豫州二州军事,镇守寻阳。诗人在这首诗中,以陶侃自比,表达了他对陶侃的崇敬和景仰之情。
陶侃,字士行,世居江夏丰乐(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西南),出身寒微,年轻时曾做过舂米的小吏。他少年时期就立志要为国家效力。后来,他曾担任过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都督江州豫州二州军事。陶侃为人正直无私,不贪恋富贵,生活俭朴,与士卒同甘共苦。他还特别重视军队的建设,经常勉励将士们刻苦训练,提高战斗力。因此,陶侃深受部下爱戴,成为一代名将。公元323年,陶侃去世时,年仅五十岁。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才解计台”“复司留钥”两句来形容自己刚到任时的谦逊态度;“成周召伯尝分陜”“晋代陶公亦镇吴”两句则是以陶侃自比,表示自己也有像陶侃那样治理国家的能力。接着,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感慨自己的身世飘零,同时表达了对陶侃的敬仰之情。最后,诗人以“庙谟方尔资黄发”一句来勉励陶侃继续努力,不要因为自己的年事已高而有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