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常自适,尘界讵能迷。
榆景偶多暇,禅林时一栖。
钟声风断续,树影月高低。
万有皆虚寂,晴窗闻晓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道心常自适”意为“我的内心常常感到舒适”,这是对诗人自身内心感受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超脱。
“尘界讵能迷”意为“尘世中哪里会迷惑”,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清高,不屑于世俗生活。
“榆景偶多暇,禅林时一栖”的意思是“偶尔在榆树的影子下休息一下,偶尔在禅林里住上一段日子”,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的闲逸生活,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钟声风断续,树影月高低”的意思是“寺内的钟声随风而断,树影映照在月亮上忽明忽暗”,这两句写出了寺庙的幽静与诗人在寺院里的所见所闻。
“万有皆虚寂,晴窗闻晓鸡”的意思是“万物都是虚无的寂静,天刚亮时就能听到鸡鸣”。这是从宇宙的角度来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
【答案】
译文:
我的心境总是非常舒畅,尘世中哪里会迷惑?
偶尔在榆树的影子下休息一下,偶尔在禅林里住上一段日子。
寺内的钟声随风而断,树影映照在月亮上忽明忽暗。
万物都是虚无的寂静,天刚亮时就能听到鸡鸣。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总述自己内心的自在与超脱,表现了对俗世生活的不屑。颔联两句,点出诗人的清高与淡泊,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看法。颈联两句,描绘了寺内幽静的环境以及诗人在此的所见所闻。最后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生进行思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无的,而黎明的到来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