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深花落尽,泥湿燕来新。
拙性多违物,馀年早乞身。
胜游怀独往,俗事苦相因。
在处存调燮,微斟竹叶春。
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雨深花落尽,泥湿燕来新。
- 雨深:表示降雨非常密集或持续时间长。
- 花落尽:花朵凋零殆尽,形容春末夏初的景象。
- 泥湿燕来新:雨水使泥土湿润,燕子也来到这个季节(通常燕子在春季迁移,但这里可能指其他时段)。
第二句:拙性多违物,馀年早乞身。
- 拙性:性格或天性中不善于适应环境、事物。
- 违物:违背自然规律或常理。
- 馀年早乞身:意味着在剩余的生命里早早结束生命或退休。
第三句:胜游怀独往,俗事苦相因。
- 胜游:美好的旅行或活动。
- 怀独往:怀念独自旅行的状态。
- 俗事苦相因:由于世俗事务缠身而感到烦恼。
第四句:在处存调燮,微斟竹叶春。
- 调燮:调整和调和,这里指调和气候或调整气氛。
- 微斟:小量地饮酒,比喻谨慎行事。
- 竹叶春:以竹叶泡制的酒,象征春天的气息。
译文
雨下得很深使得花儿凋谢,泥土被雨水弄得湿漉漉的,新燕飞来。我天性不喜欢违背自然规律,在余生之中早早地告别了尘世。美好的旅行让我怀念独自远行的时光,世俗的纷扰总是令我苦恼不已。无论在哪里我都致力于调和气氛,小心翼翼地品尝着春天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春泥和燕子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循环的敬畏和赞美。同时,“拙性”一词揭示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规律与保持独立个性之间的矛盾心理。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即使在世俗纷扰的环境中,也能寻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独善其身”。
最后一句中的“在处存调燮”,可以理解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在各种社会环境中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而“微斟竹叶春”则是一种象征,用竹叶酒来暗示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细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一种既顺应自然又保持自我的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