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意何如,疏灯四壁虚。
风波淹异域,花竹忆吾庐。
雨洒残更断,寒消积雪馀。
悠然忘世念,一枕到华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夜不寐》。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耿耿意何如,疏灯四壁虚。
  • “耿耿”:形容思绪纷乱、无法平静下来的样子。
  • “何如”:疑问词,相当于“如何”,表达心中的疑惑和无奈。
  • “疏灯四壁虚”:形容房间内只有一盏稀疏的灯光,没有其他事物来填充空旷的空间,使得内心更加感到孤单和空虚。
  1. 风波淹异域,花竹忆吾庐。
  • “风波淹异域”:形容在外漂泊,遭遇风浪,被卷入异地。
  • “花竹”:此处可能指故乡的景致,如花木等自然景观,也可能是对故乡的一种比喻。
  • “忆吾庐”:怀念自己的家或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1. 雨洒残更断,寒消积雪馀。
  • “雨洒”:形容雨水落下的声音,可能是在描述夜晚听到的雨声。
  • “残更断”:表示夜晚即将结束,灯火已经熄灭。
  • “寒消积雪馀”:描述了天气转晴,阳光照在雪上消融的情景,给人一种寒冷消退的感觉。
  1. 悠然忘世念,一枕到华胥。
  • “悠然”:形容心情轻松自在的样子,没有烦恼和压力。
  • “忘世念”: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和杂念,心境平和。
  • “华胥”: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境界,这里可能指梦中的理想世界,或者是自己向往的宁静之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中的所思所感。开头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通过对比夜晚的静谧与外面的风波,强调了内心的空虚和对家的思念。接下来的诗句中,通过描写雨声、光线的变化和雪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以及在梦中寻求宁静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