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空山远,荒城细雨过。
千年犹礼乐,百里绝千戈。
日暮苍烟迥,春深碧草多。
疏钟云外起,仿佛听弦歌。
【注释】
武城:地名。子游: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子游祠:在山东省临沂市。
古庙空山远:古庙,即子游祠;空山远,即远离喧嚣的山村。
荒城细雨过:荒城的细雨过后。
千年犹礼乐:千年后仍然保留着礼仪和音乐。
百里绝千戈:千里之外也断绝了战争。
日暮苍烟迥:黄昏的时候,烟雾缭绕,显得非常遥远。
春深碧草多:春天到来时,绿草茂盛。
疏钟云外起:远处传来了稀疏的钟声。
仿佛听弦歌:似乎听到了弦乐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在山东拜谒孔门大弟子卜商(子夏)的祠堂,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抒发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之情。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景,后半部分主要抒情。全诗以景起兴,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文化成就的仰慕之情。
“古庙空山远”,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祠堂所在之地为古庙,是远离喧嚣的山村。“荒城细雨过”二句描写的是一幅宁静的画面:雨后的荒城更显幽静,细雨过后的村庄更添清新,但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却有着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沧桑之感。“千年犹礼乐”三句是对祠堂历史的回顾:“礼乐”二字不仅指古代的礼仪、音乐,而且暗含儒家所倡导的教化之礼乐。“百里绝千戈”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久远的程度,表明这里曾经是兵荒马乱的战场,如今却是和平宁静之所。然而,尽管时间已久,这里的“礼乐”依然保存完好,“礼乐”在这里既是实指也是象征。
诗的后半部分由景入情。“日暮苍烟迥”四句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烟雾缭绕,景色迷人的画面。而“春深碧草多”两句则是描绘了春天时节,草木繁茂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展开了联想与想象。“疏钟云外起”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似乎在暗示着那悠扬的钟声正从云外飘荡而来。最后一句“仿佛听弦歌”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熟悉的弦乐之声,感受到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古庙、荒城、细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变迁的回忆与感叹,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之情。同时,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