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巫阳十二峰,玉环珠佩净云容。
美人婉婉秋波立,迥隔天关百二重。

【注释】

武夷: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

次晦翁棹歌十首:朱熹的《武夷棹歌》十首之一。

其三:第三首。

不道(bù jiào):不知、不知道。

巫阳十二峰:相传是楚王神游武夷时所到之地。

玉环珠佩:指美人佩戴的美丽饰品。

净云容:清丽的容颜。

美人婉婉秋波立:形容美人站立时如秋天的波浪一般温柔。

迥隔(jiǒng jiē)天关百二重:远隔重重天门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武夷山景色的诗。诗的前两句写武夷山的神异景象,后两句写武夷山的美人。全诗以“美”字为经,“武夷山”和“美人”为纬,交织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使人仿佛置身于武夷山中,欣赏那绝美的山水和绝色的佳人。

首句“不道巫阳十二峰”,诗人开篇就点出地点——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西部崇山峻岭之中,有“万山之祖”之称,这里群峰耸立,气势恢宏。诗人用“不道”(不知、不知道)这一虚词,引出下文的具体描写,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武夷山的神秘与神奇上。

第二句“玉环珠佩净云容”,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武夷山的美景。这里的“玉环珠佩”并非指真正的珠宝首饰,而是形容山峰如同美人佩戴的美丽饰品,晶莹剔透,宛如仙女的玉环和珍珠般美丽。同时,“净云容”也暗示了武夷山云海翻腾、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整个山峰更加清新脱俗,仿佛是一位仙子在云海之上翩翩起舞。

第三句“美人婉婉秋波立”,则是对武夷山中的美人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这里的“美人”并非指现实中的人,而是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的具有超凡脱俗气质的女子。她站立于武夷山之巅,目光如水,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她的身姿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如同秋日的波涛一般温柔而美丽。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武夷山中自然景观的壮丽,更赋予了这片土地以人文气息和生命力。

最后一句“迥隔天关百二重”,则是对武夷山中距离感的一种夸张表达。天门关位于古代蜀地,是通往天界的门户,象征着极远的距离。而这里诗人用“百二”来表示武夷山的高度和距离之遥远,既表现了山势的高峻,又突出了人对于这种高度和距离的恐惧和敬畏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武夷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被视为仙境一般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的描绘和对武夷山中美人的塑造,展示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魅。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哲理思考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