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滩十八名,浮客转多惊。
水性岂知险,人心自不平。
垂堂须止足,洗耳喜同清。
更忆吕梁叟,长歌散发行。
【注释】
十八滩:泛指多险的江段。
浮客:过江的人。
水性:水的性质,即水性。此处借指人的本性。
垂堂:古代宫殿或高堂檐下悬着的帷幕,比喻危境。
止足:止步、停止。
洗耳:形容听得津津有味,好像把耳朵洗干净似的。同“洗耳恭听”。
吕梁叟:传说中的隐士,姓吕名岩,因居吕梁山之东而得名。
长歌:放声歌唱。
散行:随意行走。
【译文】
十八滩是有名的险滩,过江人很多,感到惊恐。
不知水性的人,自然感到惊怕;而人心本来就不平,也容易产生恐惧。
走到危险地方要止步,听到清亮声音就心悦。
更想念吕梁隐士,唱着歌自由地漫步。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险滩上的感受的诗。诗中描写了险滩的特点和人们过险滩时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联“危滩十八名,浮客转多惊。水性岂知险,人心自不平。”诗人以“危滩”为引子,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这里的“危滩十八名”并非指具体的地名,而是用来形容多险的江段。接着诗人写到“浮客转多惊”,这一句写出了人们在过险滩时的惊恐之情,也暗示了险滩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
颔联“垂堂须止足,洗耳喜同清。”诗人进一步描写了人们在面对险滩时的心理活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垂堂”指的是悬挂着的帷幕,用来比喻危险的情况;“洗耳”则是形容听到清亮的声音而感到心悦。这两个典故都与人生感悟有关,诗人借此表达了人生路上要谨慎行事,不要被眼前的诱惑所迷惑的道理。
颈联“更忆吕梁叟,长歌散发行。”诗人以吕梁叟为例,进一步表达了人生感悟。这里的“长歌”指的是大声歌唱,“散行”则是指随意行走。吕梁叟是一个传说中的隐士,他的生活充满了自由和随性,他的歌声更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回忆吕梁叟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这首诗以险滩为背景,通过对人们过险滩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人生路上的种种经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