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本意筑金台,祇谓能收济世才。
何事荆轲终远去,空怜乐毅不归来。
平沙古嶂河山在,落日鸣琴草木哀。
三辅云晴瞻北极,九重宫阙自天开。

燕台

燕王本意筑金台,祇谓能收济世才。

何事荆轲终远去,空怜乐毅不归来。

平沙古嶂河山在,落日鸣琴草木哀。

三辅云晴瞻北极,九重宫阙自天开。

注释:

  • 燕王本意筑金台(燕王):指燕王修筑金台的目的,即希望招纳有才能的贤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 祇谓能收济世才(祇):只是。谓:说。
  • 何事荆轲终远去(何事):为什么。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 空怜乐毅不归来(空怜):白白地怜惜。乐毅: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 落日鸣琴草木哀(落日):太阳即将落山时的景象。鸣琴:弹奏乐器。
  • 三辅云晴瞻北极(三辅):指汉朝的三个封国——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云:云霄。
  • 九重宫阙自天开(九重:指天子所居之处。九重宫阙:指皇宫内多层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以燕王修筑金台为主题,通过对比荆轲、乐毅等人的远去和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句“燕王本意筑金台,祇谓能收济世才。”描绘了燕王修筑金台的初衷,即希望通过招纳贤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诗人却用“何事荆轲终远去,空怜乐毅不归来”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这句话暗示了燕王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反而让荆轲、乐毅这样的人才离他而去。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第二句“平沙古嶂河山在,落日鸣琴草木哀。”进一步描绘了古代山河的壮丽景色和落日下的宁静氛围。这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受。诗人通过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眷恋。
    第三句“三辅云晴瞻北极,九重宫阙自天开。”则转向描写现实中的皇宫景象。这里的“三辅”指的是汉朝的三个封国——京兆、左冯翊、右扶风。而“九天”则是指天子所在的皇宫。这句诗既展现了皇宫的高耸入云,也暗示了皇帝权威的威严。同时,诗人通过对皇宫景象的描绘,再次强调了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衰落之间的巨大反差。
    整首诗以燕王修筑金台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和现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