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船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
腰折竟辞彭泽米,眉攒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
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传。
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注释】1.彭泽:今江西省上饶市。2.靖节先生: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3.浔阳郭: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4.晋代衣冠:指晋室南渡后,衣冠南迁的士族阶层。5.柴桑:古县名,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6.晋家社稷:指晋室的江山社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田后的感怀之作。诗中对陶渊明的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并表达了自己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官船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写诗人乘舟抵达浔阳时的情景。诗人乘坐的船停泊在浔阳城外的江边,于是便举杯邀月而酌。他心中想着那位高尚的靖节先生,不禁长怀久思。靖节先生是陶渊明的号,这里指的是陶渊明。

第二句“腰折竟辞彭泽米,眉攒宁种远公莲”,写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终于辞却彭泽令而去。他宁愿像范蠡一样去经商,也不愿意像郑玄那样去当官。他决心到庐山东林寺隐居修行,在那里躬耕自食,过着清贫的生活。

第三句“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写陶渊明隐居后的田园生活。他回到了庐山东林寺附近的山林之中,那里有他亲手种植的菊花和兰草。他虽然年纪已老,但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住在一间茅屋内,每天劳作。

第四句“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写晋代的士族们纷纷逃离中原来到江南避难,但只有陶渊明一个人留在北方坚守着晋朝的江山社稷。

第五句“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传”,写尽管富贵荣华不是他所追求的,但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的清高品质将永载史册。

第六句“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写千年以来的人们总是怀念这位伟大的隐士。他在庐山脚下的小县城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的故居就在现在的白鹭洲公园旁边。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一生的描写,赞美了他的品格、志向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